
张兵,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山东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毕业,曾任社科处副处长、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副院长、文学院副院长、院长,现任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院长。2007年晋升副教授,2008年获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13年晋升正教授,兼任山东省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人文社科三组专业硕士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古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兼任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山东省青年社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出土文献与文学)、古代汉语、中国文学文献学、训诂学等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4项,参与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在《孔子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古籍整理研究学刊》《齐鲁学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国教育报》等发表学术、教研论文30余篇,出版及参编著作5部。《简帛文学研究》(参与,第2位)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获省社科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一、科学研究及成果(主持项目、获奖、著作、论文)
(一)主持项目
1.楚简韵文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BZW046),主持(在研),20万;
2.简帛文学文献学术编年,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华简帛文学文献集成及综合研究”(15ZDB065)子项目,主持(结项),15万;
3.《五行大义》等子书整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子海》子项目(12SWTJ03),主持(结项),15万;
4.《洪范》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JCZH054),主持(结项),5万;
5.出土上古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ZW031),2位(结项),12万;
6.出土文献与上古文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7JA751030),2位(结项),5万;
7.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济南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济南市软科学项目(200918050),主持(结项),10万;
8.诸子之前泛诗现象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06BWJ007),3位(结项),2万;
9.孔子诗学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04BYZ09),3位(结项) ;
10.横向项目:西汉乐舞杂技彩绘陶塑深度开发及其产业化建设,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项目,主持(结项),10万。
(二)获奖
1.《洪范政鉴》版本流传考论,济南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
2.《简帛文学研究》,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重大奖并一等奖(第2位),2017年;
3.清华简《尹诰》与《咸有一德》相关文献梳理及其关系考论,济南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
4.《简帛文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鉴定优秀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2015年,第2位;
5.《〈洪范〉诠释研究》,山东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9年;
6.《〈洪范〉诠释研究》,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8年;
7.《〈洪范〉诠释研究》,济南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8年;
8.《孔子诗学研究》,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第三位),2007年;
9.《孔子诗学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三位),2008年;
10.儒主道辅本道兼儒——论扬雄《法言》的思想特征,济南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6年;
11.《兼容雅俗·沟通内外·文质彬彬——谈高校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山东社科论坛优秀论文奖三等奖。
(三)著作
1.《洪范政鉴》笺注,江苏凤凰出版社,待出版,专著;
2.《齐鲁历史名人传略(文学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11,学术主编;
3.《简帛文学研究》,学习出版社,2016.1,第2位;
4.《中国简帛学刊》,齐鲁书社,2016.1,主编;
5.《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齐鲁书社,2013.12,主编;
6.《洪范》诠释研究,齐鲁书社,2007.1,专著;
7.《孔子诗学研究》,齐鲁书社,2006.10,参编,第3位;
8、《汉语成语词典》,山东友谊出版社,2010.12,参编;
9.《诸子之前泛诗现象研究》,齐鲁书社,2012.10,参编,第3位;
(四)代表性论文
1. 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中半人半兽形象的演化及文化探原, 《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23年第1期,第一位;
2.乾嘉考据学与中国古典学的接续和转变,《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第二位;
3.近五十年来简帛阴阳五行类文献研究评述,《中国简帛学刊》(第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1;
4.《洪范政鉴》版本流传考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2019年第5期;
5.通变、动态视角下的清华简《管仲》文本考察,《济南大学学报》(CSSCI扩)2019年第7期;
6.《战国纵横家书》文献史料价值探析,《理论学刊》(CSSCI)2017年第5期;
7.出土文献与文学史新证,《社会科学战线》(CSSCI)2017年第3期;
8.清华简《尹诰》与《咸有一德》相关文献梳理及其关系考论,《济南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9.《洪范政鉴》版本流传及其文献价值,台湾东华大学“经典的诠释与衍化——第五届人文化成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10)、西昌学院“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2017年年会暨民族文学史料整理研究研讨会”(2017.10)会议论文;
10.“五行灾异”之辩与图、数化——宋代《洪范》诠释特点述论,《海南大学学报》(CSSCI),2013年第1期;
11.中和之美、尽善尽美与人格之美——论孔子的《诗》审美,《齐鲁学刊》(CSSCI),2012年第5期;
12.中国创世神话图景及其诸神谱系——以《楚帛书》为中心的探讨,《理论学刊》(CSSCI),2012年第2期,第2作者;
13.石鼓文创作年代等问题考述,第三届出土文献与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辑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2012年年会会议论文;
14.第三届出土文献与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出土文献与文学研究》论文集,2013年;
15.兼容雅俗·沟通内外·文质彬彬——谈高校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2012年山东省社科论坛会议论文集收录;
16.汉代《洪范》诠释文献及其诠释特点,《理论学刊》(CSSCI),2011年第3期;
17.浅谈高校内部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系的构建,第二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青年论坛(2010.08,青岛) ;
18.伏生《洪范五行传》对“五行学说”的吸收与应用,《孔子研究》(CSSCI),2004年第5期;
19.儒主道辅本道兼儒——论扬雄《法言》的思想特征,《管子学刊》(CSSCI),2005年第1期;
20.扬雄《法言》的版本与流传,《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4期;
21.扬雄《法言》语言艺术特色初探,《西华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04年第3期;
22.“疑古”与“泥古”——唐代经学之两端,《理论探讨》(CSSCI),2003年第5期;
23.海峡两岸第二届中国文献学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CSSCI),2001年第11期;
24.由点到面,动静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现代文献学研究特点述略,《理论探讨》(CSSCI);
25.儒家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
26.扬雄《法言》中的道德思想 ,《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5期;
27.汉代经学研究的新成果,《中国典籍与文化》(CSSCI),2003年第1期;
28.任昉传解析,《中华活页文选》,2001年第20期。
二、教学研究及成果(主持项目、获奖、教材、论文)
(一)主持项目
1.新文科理念下“三横四纵”融通式中文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2021年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主持,在研;
2.山东省综合性高校中国文学类课程‘区域性·模块化·游历式’教学改革与实践,2020年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主持,在研;
3.大学通识教育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8JDC019),已结题,第5位;
4.古代汉语的延伸教学(J0707),济南大学教研项目,已结题,主持。
5.先秦文学经典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JZC0940),济南大学教研项目,已结题,第5位;
6.先秦文学概论,济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
(二)获奖
1.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中文师范专业“3C+”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2022年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一位;
2.《古代汉语》获省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负责人;
3.先秦文学概论,2012年获济南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第2位;
4.《通识教育中的“书院式经典阅读”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获2018年省教研成果一等奖,第3位;
5.《强化内涵,突出特色——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获省2014年省教研成果三等奖,第五位;
6.精品课程《先秦文学概论》,2012年获济南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第2位。
(三)论文
1. 构建中文师范生培养新模式,《中国教育报》2024年3月13日第08版,第一位;
2.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延伸式教学,《教学论坛》2011年第10期。
(四)教材
1.古典文献学教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