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激发学习热情、开阔学生视野,做好疫情期间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3月5日晚,文学院启动“舜耕学术系列讲座2020”。首场讲座《中西爱情悲剧的审美差异》,由“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泰山学者”山东大学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友峰教授主讲。讲座采用腾讯会议直播的形式,文学院二百七十多名师生参加互动交流。
院长助理何家兴致欢迎辞,感谢胡友峰教授的大力支持,并简要介绍胡教授在生态美学和康德美学研究领域的卓著成就。
胡教授围绕“中西爱情悲剧观”的主题,以柏拉图的《会饮》篇为切入点,立足于文本,详细讲述作品内容,深入分析故事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说明了他对西方爱情的哲学理解,并进一步剖析西方多位哲学家的爱情观,加深大家对西方爱情悲剧审美观的认知。
对于中国的爱情悲剧,胡教授从《诗经·蒹葭》入手,阐明中国文化追求悲剧意识的基本模式及其所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最后,胡教授提出“护礼与求真:中西悲剧观的不同侧重点”,悲剧意识是文化困境的暴露,困境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反应。变革型的,以否定之否定方式前进的西方文化,充分利用悲剧意识的暴露功能,利用困境去认清真相,寻找真知;保存型的中国文化则维护礼的神圣性。
讲座互动环节,三位同学获得提问的机会,进行了在线讨论。胡教授作了简要解答,使师生们对中西爱情悲剧的审美差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月份,文学院组织四场线上讲座,涵盖文艺学、新闻传播学、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诚邀学术界的青年才俊,为广大学子带来新知,激发学习热情。张兵院长强调这是对线上教学的有益补充,晚上讲座有效避开课程教学的时间冲突,贯彻“不停学”的又一重要举措。同学们认为在家也感受到学院的关心和温暖。线上讲座灵活性较强,容量较大。文学院将积极谋划,进一步做好“线上与线下”、“校外与校内”的密切结合,切实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认真的同学们)
(满满的笔记)
专家简介
胡友峰,1977年3月出生,安徽金寨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美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在生态美学,康德美学研究领域成果显著。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学项目15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外国文学》、《广东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6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美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等转载2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社科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和浙江省青年社科成果一等奖。2014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