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成果名称 |
第一作者 |
成果来源 |
成果形式 |
发表范围 |
研究类别 (基础/应用) |
学科门类 |
发表期刊名称/ 研究报告使用单位 |
发表或被采纳时间 |
字数 (千字) |
收录、转载、 采纳情况 |
1 |
《洪范政鉴》版本流传考论 |
张兵 |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文学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
2019.03 |
12 |
CSSCI |
2 |
通变、动态视角下的清华简《管仲》文本考察 |
张兵 |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文学 |
济南大学学报 |
2019.04 |
10 |
|
3 |
“怨刺”观念源流辨析 |
夏秀 |
教育部项目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语言文学 |
社会科学辑刊 |
2019.08 |
9 |
CSSCI |
4 |
清朝初年“温柔敦厚”的拓展性阐释 |
夏秀 |
教育部项目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语言文学 |
江西社会科学 |
2019.06 |
10 |
CSSCI |
5 |
美华作家的“视角”及汉语写作启示 |
宋晓英 |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文学 |
香港文学 |
2019.11 |
8.974 |
|
6 |
列夫·托尔斯泰女性塑造中的“圣母-妓女”情结 |
张中锋 |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19.12 |
10 |
|
7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卫生运动的政治与性别 |
刘传霞 |
国家社科基金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语言文学 |
当代作家评论 |
2019.06 |
16 |
|
8 |
1950-1960年代女作家对中国男性气质的建构 |
刘传霞 |
国家社科基金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语言文学 |
百家评论 |
2019.06 |
11 |
|
9 |
网络玄幻小说与读者日常生活的相关性:以“天蚕土豆”的作品为个案 |
孟隋 |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新闻传播学 |
教育传媒研究 |
2019.05 |
10 |
|
10 |
论网络玄幻小说的大众文化功能——以我吃西红柿的作品为研究对象 |
孟隋 |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文学 |
网络文学评论 |
2019.03 |
12 |
|
11 |
秦简《酒令》的文学史意义 |
何家兴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文学 |
湖南师范大学社科学报 |
2019.09 |
9.5 |
CSSCI |
12 |
清华简《子仪》辞令研究 |
何家兴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研究 |
2019.11 |
11 |
CSSCI |
13 |
苏舜钦研究综述 |
高崎 |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文学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9.11 |
15.7 |
无 |
14 |
汉唐出版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
陈静 |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新闻学与传播学;历史学 |
华中学术传播论坛(第二辑) |
2019.08 |
10 |
|
15 |
20世纪上半叶苏雪林与来华天主教传教士的文学互动 |
刘丽霞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中国宗教文学史”(15ZDB069)子课题“现代基督教文学史”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比较文学 |
汉学研究 |
2019年秋冬卷 |
12 |
CSSCI来源集刊 |
16 |
1940年代中国基督教文学的延续与发展 |
刘丽霞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中国宗教文学史”(15ZDB069)子课题“现代基督教文学史”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比较文学 |
基督教学术 |
2019年第22辑 |
14 |
CSSCI来源集刊 |
17 |
1930年“不怕死”事件中新闻舆论的构建 |
鲁毅 |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新闻传播学 |
青年记者 |
2019.08 |
5 |
中文核心 |
18 |
抄本时代的文本复制研究——基于魏晋南北朝士人自主抄写的考察 |
石静 |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文学 |
现代出版 |
2019.03 |
7 |
CSSCI |
19 |
如何写人,怎样自救 |
孙谦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语言文学《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 |
|
2019.01 |
8.6 |
中文核心 |
20 |
论凸凹《生门》的苦难叙事 |
孙谦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
2019.09 |
7.6 |
|
21 |
The Re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Nominal Measure Words Based on Definition Mode |
王恩旭 |
教育部基金项目 |
论文 |
国外 |
基础 |
语言学 |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1831 |
2019.02 |
6.2 |
EI |
22 |
生成词库论的语义组合思想 |
王恩旭 |
教育部基金项目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语言学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
2019.09 |
10.5 |
|
23 |
双音复合词的词义构造形式及其对辞书释义的影响 |
王恩旭 |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语言学 |
辞书研究 |
2019.01 |
9.6 |
|
24 |
价值范式:“恰当自然审美”的理论重构与新方向 |
赵玉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文艺学 |
社会科学辑刊 |
2019.9.15 |
14 |
CSSCI |
25 |
明人尚奇与《吕氏春秋》的文本复制传播 |
俞林波 |
国家社科基金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文学 |
现代出版 |
2019.09 |
7.5 |
CSSCI |
26 |
《吕氏春秋》中的名家人物及其思想 |
俞林波 |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文学 |
中华文学史料(第四辑) |
2019.03 |
8 |
|
27 |
《吕氏春秋》学史 |
俞林波 |
国家社科基金 |
研究报告 |
国内 |
基础 |
|
|
|
280 |
|
28 |
汉语语音史上的腭化说及蒙古字韵中e的性质(1) |
宋洪民 |
国家社科基金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语言学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25辑) |
2019.12 |
12 |
CSSCI集刊 |
29 |
《蒙古字韵》声母格局与交互音 |
宋洪民 |
国家社科基金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语言学 |
励耘语言学刊(第30辑) |
2019.12 |
11 |
CSSCI集刊 |
30 |
关于八思巴字官印“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照磨所印” |
宋洪民 |
国家社科基金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语言学 |
敦煌研究(2019年第6期) |
2019.12 |
9 |
CSSCI |
31 |
“软件”在互联网时代超越技术范畴的价值研究 |
于瑞桓 |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传播 |
信息记录材料 |
2019.02 |
11 |
|
32 |
广播医疗养生类节目的价值再现 |
于瑞桓 |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新闻 |
青年记者 |
2019.03 |
19 |
|
33 |
冯溥与“佳山堂六子” |
张秉国 |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文学 |
国学茶座 |
2019年(总第25期) |
|
|
34 |
论“反”体-以北京大学藏汉简《反淫》为例 |
常昭 |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古代文学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6期全文转载) |
|
|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35 |
《<周易>“一握”“大蹇朋来”新证》 |
王毅 |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语言学 |
汉字文化 |
2019.09 |
8 |
|
36 |
韩朋故事的微观演变及历史学考察 |
刘雯 |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文学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
2019.01 |
|
CSSCI |
37 |
“文”、“儒”融合的人本性与当代文化自信 |
李伟 |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文学 |
华夏文化 |
2019.09 |
|
|
38 |
诗法传承与理念创新——南朝文学与李白诗歌中“清”的观念的比较 |
李伟 |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文学 |
唐都学刊 |
2019.12 |
|
|
39 |
文学与经学的互动 ——以阮籍为中心的考察 |
俞艳庭 |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文学 |
济南大学学报 |
2019.05 |
|
|
40 |
论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对汉语词汇及汉字的影响 |
蒋莹 |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文学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02 |
|
|
41 |
对<世说新语>的这次打量 |
范丽敏 |
|
论文 |
国内 |
基础 |
中国文学 |
博览群书 |
2019年第3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