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论语》讲座稿257《卫灵公》023(2020.08.11)
发布日期:2020-09-09   点击:

《论语》讲座稿257《卫灵公》023(2020.08.11

【学友好!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今有QQ群微信群共计385个,皆由本人逐一贴发;群数众多,故一次发出全文。文稿乃宗来自学所撰,应邀方来贴发于贵群,不参与群聊,若有垂询,可随时给宗来留言待答。以往文稿均在QQ空间日志,任凭浏览转发。每周两次,周二论语,周日诗经,若有事耽误,日后必补。】

{15.20子曰:“君子疾没(音末)世而名不称(音撑或趁)焉。”}

【1】“君子病无能”,则医之学习、修养,而后能病愈,愚者可明,柔者能强。若是“病人之不己知”,则或许因此而颓废,乃至因此而怨天尤人,以至于戾气、怨气、怒气使其做出害己害人之事。是故,“人不知而不愠”,是君子须有之修养。

“君子疾”之“疾”,如被箭矢射伤乃至射死,伤由外而至也。君子固然“不病人之不己知”,然而,并非君子因此而不受“不己知者”之伤害。为人所伤,固然疼痛,然而,不宜解为痛恨,否则,怨恨在其中矣,恻隐之心或因此而受蔽,乃至萌生杀心。

“没世而名不称”,或解为“至死而其名不为世人所称道”,或解为“至死而其名与其实不符”。前一解谓因其终生未有其“为善之实”,故而不得其名,君子疾之,是因无名而感觉受伤,如此,则须致力于“为善之实”。此解终究是“为名而求实”,终落名相。

后一解可以兼含前一解之义,谓或有名而无实,或有实而无名,或无实亦无名,或名实之大小不符乃至相反。兹取后解。依前解则“称”读“撑”,依后解则读“趁”。“有名而无实”与“无实亦无名”,皆属自身所致之伤;“有实而无名”,则是外来之伤害。

【2】古今中外,忠与奸颠倒者、善与恶颠倒者、贤与愚颠倒者,并非罕见。奸者而得忠名,恶者而得善名,愚者而得贤名,其心性亦由此自伤,无异于自杀;惟其身体未死,而其心性早已被其自身戕杀,其本人或不痛惜,而圣贤君子为之痛心。

忠者被诬为奸,善者被视为恶,贤者被误为愚,乃至圣人被名为盗,是伤由外致,轻者如刺伤,重者如他杀,然而,纵然因此而身死,其心性不死。圣贤君子、忠臣善士,虽其身受伤害,而使之痛心者,乃是天下无道、民生艰难,是成仁取义之途也。

邦国天下有道,则有天爵者亦能有人爵;邦国天下无道,则有人爵者无天爵,而有天爵者无人爵,乃至遭受诽谤陷害,含冤而死。天爵者,据人所修之德而由天授予之名也;人爵者,据人所立之功而由君主授予之名也。君子不求人间之名,而名不副实则伤及人人。

陈祥道先生曰:“病为重,疾为轻。”何也?“病”因己而致,无实而无名,无实而得名,是自欺欺人,故为重;“疾”由外而成,有实而无名,乃至名实相反,非君子所自致,故为轻。但此是就君子修行而言,若就天下苍生而言,“疾”之害甚于“病”。

【3】或解“疾”为痛恨,兹不取。圣贤君子,非不惜其名,然而,但务其实;若实至名归,则坦然受之;实至而名不归,或许心生遗憾,而必不至于因此而痛恨苍天与他人。良人善士,爱惜其名,亦以其实而求名,但为维护其良善之名而或有痛恨之情。

天下之人,名实不副者多矣。或名大于实,或实大于名;更有甚者,或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其最甚者,乃是既有孝悌忠信之实,而反被诬陷。人世间,天下有道,则此类者少;天下无道,则此类者多;“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当务之急在于使天下有道。

圣贤君子之所忧,忧道之不行也,非忧其名利也。是故,但见天下多有“因名不副实而受伤者”,则因此而痛心疾首,其所痛恨者亦“天下无道”而非痛恨某某人。夫子“在陈绝粮”,而“弦歌不绝”,何尝有痛恨?因《易》与《春秋》而知而罪,夫子岂有痛恨?

在人世间,有实而无名者,一时而已,终究有其名;因遭谗言而蒙冤者,一时而已,终究有平反昭雪之日。人世间,有“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者,然而“天不欺”,何也?“自有公道在人心”,“人在做,天在看”。君子不弃其名,亦不求其名。

【学不在多,而在思而躬行。若有垂询,敬请小窗留言直说,必答以供参考。谢绝闲聊与争辩,无礼不答。若贵群不想继续,敬请告知,宗来愿意退出。若有愿转贴、转播者,悉听尊便。】

上一条:《论语》讲座稿258《卫灵公》024(2020.08.18)

下一条:《论语》讲座稿256《卫灵公》022(补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