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影音专区 >> 悦读 >> 正文

品狂人

2011-12-14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   点击: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的第一篇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掩盖下“吃人”的本质,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它通过狂人的形象,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小说在艺术方面非常具有特色,就是鲁迅所说的“格式的特别”。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借实行虚,以虚证实。小说选取狂人作为主角是个十分精心的安排。在黑暗势力陈陈相因地压在人们头上的那个社会里,一切都已经习惯了,一切都视为当然。鲁迅有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感受。 翻开《狂人日记》,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通过他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存在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是社会的历史现象作出了惊心动魄的概括。

通过常人视角,我们可以合理地解释狂人眼中他人对其的“迫害行为”。比如小说的第一节中狂人记道: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因为得知狂人发了狂,因此大家对他有些害怕,并且议论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里,却认定是大家谋划好了,要害了他了。迫害狂症患者把他对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觉杂糅一体。狂人出身于封建土夫家庭。跟他十几年的好哥哥,竟然吃自己的弟弟。造成了对社会的恐怖心理。过了很久,才知道,妹妹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死,原来是哥哥他们吃的。这时,他想起了叫“海乙那”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要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叫人害怕。所以,他对吃人社会发出勇敢的挑战,相信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有了这些描写,于是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由于脑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医生的治疗年轻人的疯病治愈了,重新进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赴某地候补矣)。”他病愈,做官去了。也就是说,“狂人”抛弃“狂”时的思想和原则,选择了委曲求全,终究无法抵抗来自整个社会的“黑暗力量”,重新成为“奴隶”了。我们所看到的“狂人日记”就是这样一个医学上的病例的记载。鲁迅为“狂人”安排了做官这个结局,实在是太清醒了。从“救救孩子”那既悲切又空洞的“呐喊”,联想到“狂人”愈后默默无闻地就范做官,可以感到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文化扭曲先行者人性,毒化他们灵魂的顽强而又可怕的力量,

大多数人都可以很轻易地透过病例的假象,看到鲁迅以象征的形式对封建传统所进行的批判。当我们以“狂人视角”对作者笔下的世界进行关照时,我们就开始了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传统”杀人。文中"吃人"这个惊人的字眼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鲁迅借狂人之口,令人们意识到封建主义"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呐喊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醒悟了,震撼了!文中一个不懂世事的疯子道出了世间的本质,而那些将“疯子”称为“疯子”的人却故意装作糊涂,明明干出一些吃人的勾当,却做起了“君子”。

《狂人日记》一种自由的流露,一次正义的爆发。鲁迅先生的声音在那个充满恶臭、血腥味的封建社会,唤起了沉睡的人,沉睡的真的人,唤醒了整个世界。鲁迅之所以不凡,其深刻的怀疑性以及随之而有的批判性,也许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引文中,他不但怀疑,批判了那些“吃人的人”以及“礼教”,连自身,他也怀疑,他也反思自己,他也肯直面事实,他也批判。

通过象征和暗示,从作品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 鲁迅曾说,《狂人日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的确,《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对人类整体的批判也许并非鲁迅创作时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却具有广阔的共时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决不仅止于五四前的中国国民而可以延伸到整个人类;其批判所指的人类劣根性也不是仅仅消灭“封建文化制度”并可以根除——-也许它本就是人类基因中根深蒂固的一个分子,永远无法消除,并将在最终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

(责任编辑:李倩)

上一条:萧红笔下的呼兰河

下一条:萧红笔下的呼兰河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0531-82769210  邮编:250022

Copyright 济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