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出土信息:郭店楚墓竹简,是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三种是道家学派的著作,其余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所记载的文献大多为首次发现,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出版信息:《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
《五行》
(一)整理类著作目录
1998年5月:《郭店楚墓竹简》,荆门市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
(二)研究类论著目录
著作类
1956年6月增订初版:《先秦诸子系年》,钱穆,香港大学出版社。
1975年:《中国古代书史》,钱存训,香港中文大学。
1980年7月:《帛书五行篇研究》,庞朴,齐鲁书社,山东。
1980年:《马王堆汉墓帛书(壹)》,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文物出版社。
1984年10月第1版:《先秦诸子初探》,刘毓璜,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
1986年2月:《先秦诸子系年》,钱穆,东大图书出版社,台北。
1990年:《子思子全书》,汪晫,古籍出版社,上海。
1991年8月:《马王堆汉墓帛书<德性>校释》,魏启鹏,巴蜀书社,四川。
1992年10月:《史记会注考证》,泷川龟太郎,宏业书局,台北。
1994年:《帛书<五行>与<尚书洪范>》,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时报文化出版社,台北。
1994年12月初版:《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李学勤,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台北。
1997年2月第4版:《荀子集解》,王先谦,艺文印书馆,台北。
1998年:《初读郭店楚简印象记要》,李泽厚,《世纪新梦》,文艺出版社,安徽。
1998年5月第1版:《郭店楚墓竹简》,荆门市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北京。
1999年:《郭店楚简研究·文字编》第一卷,张光裕,艺文印书馆,台北。
2000年6月初版:《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庞朴,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台北。
2000年7月初版:《简帛《五行》笺释》,魏启鹏,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台北。
2001年2月初版:《郭店楚简先秦儒家佚书校释》,涂宗流、刘祖信,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台北。
2001年2月第1版。:《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郭沂,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
2002年5月:《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庞朴等,《出土思想文物与文献研究丛书(十一)》台湾古籍出版,台北。
论文类
1.网络论文
2000年4月25日:《郭店楚简<五行>的心术观》,郭齐勇,简帛研究网。
2000年6月4日:《郭店竹简与「君子慎独」》,梁涛,简帛研究网。
2000年7月11日:《是谁误解了慎独》,钱逊,简帛研究网。
2000年9月7日:《也谈「是谁误解了慎独」》,梁涛,简帛研究网。
2000年10月:《郭店楚幕竹简思想研究》,丁四新,简帛研究网。
2000年10月6日:《简帛<五行>新探─兼论<五行>在思想史中的地位》,梁涛,简帛研究网。
2000年10月13日:《简帛<五行>经文比较》,梁涛,简帛研究网。
2000年11月9日:《简帛<五行>仁义礼智圣研究》,刘信芳,简帛研究网。
2000年11月23日:《释<五行>与<系辞>之型》,刘信芳,简帛研究网。
2000年12月2日:《金声玉振之及其相关问题》,刘信芳,简帛研究网。
2000年12月14日:《再谈对慎独的误解》,钱逊,简帛研究网。
2001年3月9日:《<中庸><子思><子思子>─子思书源流考》,郭沂,简帛研究网。
2001年6月3日:《叩其两端与重其个性─君子慎其独的再考察》,张丰干,简帛研究网。
2001年6月24日:《再论五行与圣智》,郭齐勇,简帛研究网。
2001年7月7日:《<五行>补注》,庞朴,简帛研究网。
2001年10月23日:《论有为与无为─从郭店楚简看儒道性情同异》,彭林,简帛研究网。
2005年11月2日:《简帛五行对读》,陈伟,简帛研究网。
2005年11月13日:《楚简与帛书<五行>篇章结构及其相关问题》,徐少华,简帛研究网。
2006年1月17日:《荀子非议「思孟五行」的真相》,陈耀森,简帛研究网。
2006年3月29日:《简、帛<五行>天道思想初探讨》,陈耀森,简帛研究网。
2006年7月26日:《简、帛<五行>天道思想再探讨》,陈耀森,简帛研究网。
2006年10月4日:《谈楚简<五行>篇「五行」的序列》,陈耀森,简帛研究网。
2006年10月15日:《孔家坡汉简<日书>中的五行配物问题》,晏昌贵,简帛研究网。
2007年4月14日:《论简、帛<五行>章句的重要差异(上)》,陈燿森,简帛研究网。
2007年4月17日:《论简、帛<五行>章句的重要差异(中)》,陈燿森,简帛研究网。
2007年4月21日:《论简、帛<五行>章句的重要差异(下)》,陈燿森,简帛研究网。
2008年3月14日:《庞朴:古墓新知——漫读郭店楚简》,庞朴,新法家
2010年8月16日:《再论简帛<五行>经、说文之歧异》,陈丽桂,简帛研究网。
2.会议论文、论文集
1980年:《思孟五行新考》,庞朴,《帛书五行篇研究》,齐鲁书社,山东。
1980年:《马王堆汉墓解开了思孟五行说古谜》,庞朴,《帛书五行篇研究》,齐鲁书社,山东。
1989年:《子思学派的中庸思想》,锺肇鹏,《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山东。
1989年:《<五行>篇评述》,庞朴,《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山东。
1991年8月:《帛书<德行>研究札记》,庞朴,《德行校释》,巴蜀书社,四川。
1991年8月:《帛书<德行>研究札记》,魏启鹏,《马王堆汉墓帛书<德性>校释》,巴蜀书社,四川。
1992年:《德之行与德之气》,杨儒宾,《中国文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集》,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1999年:《本世纪出土思想文献与中国古典哲学研究论文集(上)》,陈福滨,辅仁大学,新庄。
1999年:《竹帛五行篇与思孟五行说》,庞朴,《本世纪出土思想文献与中国古典哲学研究论文集(上)》,辅仁大学,新庄。
1999年1月:《从郭店竹简<五行>检视帛书<五行>说文对经文的依违情况》,陈丽桂,《本世纪出土思想文献与中国古典哲学研究论文集(上册)》,辅仁大学,台北。
1999年1月:《<五行>篇的人学初探-以「心-身」关系的考察为核心展开》,潘小慧,《本世纪出土思想文献与中国古典哲学研究论文集(上册)》,辅仁大学哲学系,新庄。
1989年:《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孔子基金会,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编,齐鲁书社,济南。
1999年:《简帛<五行>的礼乐考述》,郭梨华,《本世纪出土思想文献与中国古典哲学研究论文集(上)》,辅仁大学,新庄。
2000年5月:《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
2000年5月:《从郭店简看思孟学派的性与天道论-兼谈郭店简儒家类著作的学派归属问题》,李景林,《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
2000年5月:《郭店竹简与楚文化》,任继愈,《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
2000年5月:《郭店楚简的形式特征及其分类意义》,周凤五,《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
2000年5月:《郭店楚简的几点启示》,张正明,《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
2000年5月:《天人三式-郭店楚简所见天人关系试说》,庞朴,《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
2000年5月:《从郭店楚简谈古代乐教》,饶宗颐,《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
2000年5月:《郭店楚简中的儒家礼乐思想述略》,龚建平,《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
2000年6月:《三重道德论》,庞朴,《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台北。
2000年6月初版:《竹帛<五行>篇比较》,庞朴,《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台北。
2000年6月初版:《帛书<五行>篇评述》,庞朴,《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台北。
2002年:《简帛<五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梁涛,《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先秦史学会。
2020年7月:《早期儒家的德行论——以郭店楚简<六德><五行>为中心》,陈来,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哲学与中国(2018年春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期刊、集刊
1988第1期:《新发现简帛与汉初学术史的若干问题》,李学勤,《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简论阴阳五行说对秦之影响》,汤其领,《苏州大学学报》。
1988年10月:《思孟五行说的再思考》,魏启鹏,《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
1990年第38卷第5期:《从郭店简看思孟学派的性与天道论-兼谈郭店简儒家类著作的学派归属问题》,李景林,《孔孟月刊》。
1990年12月:《荀子非孟的思想背景-论<思孟五行说>的思想内涵》,黄俊杰,《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学报》。
1992年第1期:《五行三合局与纳音说——读饶宗颐先生《<秦简中的五行说与纳音说>》,刘乐贤,《江汉考古》。
1992年第85卷第5期:《马王堆帛书<五行篇>中「义」与「德」的涵义探讨》,卢瑞容,《大陆杂志》。
1994年第5期:《帛书五行篇》,庞朴,《社会科学中国文化》。
1995年第6期:《荆门楚墓的惊人发现》,刘祖信,《文物天地》。
1996年第71期:《论帛书<五行篇>中「心」与「气」的关系》,汪义丽,《孔孟学报》。
1997年第1期:《阴阳五行群域简论》,丁润生,《周易研究》。
1997年第2期:《张家山汉简<脉书>与五行学说》,陈国清、韩玉琴,《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8年第4期:《郭店楚简别释》,陈伟,《江汉考古》。
1998年第4期:《初读郭店楚简》,庞朴,《历史研究》。
1998年第5期:《孔孟之间-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庞朴,《中国社会科学》。
1998年第10期:《楚简<五行>试论》,邢文,《文物》。
1999年第4期:《另有一种五行──漫说郭店楚简之四》,庞朴,《寻根》。
1999年1月第20辑:《古墓新知-漫读郭店楚简》,庞朴,《中国哲学(郭店楚简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年1月第20辑:《竹帛<五行>篇比较》,庞朴,《中国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年1月第20辑:《郭店楚简研究》,姜广辉,《中国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年1月第20辑:《<孟子·万章>与楚简<五行>》,邢文,《中国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年1月第20辑:《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发现》,李学勤,《郭店楚简研究》,《中国哲学》。
1999年1月第20辑:《荆门郭店楚简中的<子思子>》,李学勤,《中国哲学(郭店楚简研究)》。
1999年1月第20辑:《荆门郭店楚简与先秦儒学》,廖名春,《中国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年1月第20辑:《郭店楚简与<子思子>─兼谈郭店楚简的思想史意义》,姜广辉,《中国哲学(郭店楚简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年第26卷2期:《郭店楚墓竹简印象》,罗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6卷第2期:《从郭店楚简看先秦儒道关系的演变》,刘泽亮,《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6卷第2期:《文本复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陈伟,《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6卷第2期:《郭店儒家简的意义与价值》,郭齐勇,《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6卷第2期:《郭店楚简的年代、用途及意义》,罗运环,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5月第37卷第9期:《简、帛<五行>篇中「心」作用概探》,张建群,《孔孟月刊》。
1999年12月第9卷第4期:《郭店楚简的研究现状》,郭齐勇,《中国文哲研究通讯》。
2000年第3期:《略论郭店楚简《五行》思想》,丁四新,《孔子研究》。
2000年1月第21辑:《郭店楚简<五行>研究》,池田知久,《中国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年1月第21辑:《郭店楚简与原典儒学─国内学术界关于楚简的研究(一)》,姜广辉,《中国哲学(郭店简与儒学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年1月第21辑:《郭店楚简与道统攸系─儒学传统重新诠释论纲》,姜广辉,《中国哲学(郭店简与儒学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年1月第21辑:《荆门郭店楚简略说》,锺肇鹏,《中国哲学(郭店简与儒学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1期:《简帛《五行》述略》,刘信芳,《江汉考古》。
2001年第2期:《简帛<五行>慎独及其相关问题》,刘信芳,《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郭店楚简<五行>篇校释札记》,廖名春,《中国哲学史》。
2001年第3期:《楚简与帛书<五行>篇章结构及其相关问题》,徐少华,《中国哲学史》。
2001年第11辑:《简帛<五行>仁义礼知圣研究》,刘信芳,《国际儒学研究》。
2001年6月第15期:《简帛<五行>篇文本差异析论》,林志鹏,《中国文学研究》,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2001年第21辑:《郭店简与儒学研究》,中国哲学委员会编,《中国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年第2期:《简帛<五行>直承孔子诗学——读<楚竹书·孔子诗论>札记》,魏启鹏,《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第5期:《儒简的“性情论”“五行论”——郭店竹简哲学思想初探(二)》,葛荣晋,《石油政工研究》。
2002年第5期:《简帛<五行>新探——兼论<五行>在思想史中的地位》,梁涛,《孔子研究》。
2003年第1期:《试论楚简<五行>篇的“德之行”》,詹群慧,《管子学刊》。
2003年第1期:《帛简<五行>篇与原始“五行”说》,田文军、李富春,《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5期:《简论五行易学》,苏永利、李尚儒,《晋阳学刊》。
2004年第2期:郭店楚简<五行>篇理论结构探析》,陈战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论楚简<五行>成德进路的“体知”维度》,张卫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郭店楚简<五行>篇中的“圣”和“乐”》,金秉骏,《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竹帛<五行>篇为子思、孟子所作论——兼论郭店楚简<五行>篇出土的历史意义》,陈来,《孔子研究》。
2007年第3期:竹简<五行>章句简注——竹简<五行>分经解论》,陈来,《孔子研究》。
2007年第4期:《秦简《日书》五行观念研究》,刘道超,《周易研究》。
2007年第4期:《阴阳五行是中医执简驭繁的工具》,陈刚,《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楚简《五行》圣智本义辨说》,赵法生,《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简帛<五行>篇与孟子之学》,常森,《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9年第6期:《论简帛<五行>与<诗经>学之关系》,常森,《文学遗产》。
2009年第6期:《论杨简以五行解易及其心学旨归》,曾凡朝,《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贞定与开启:陈来先生竹帛<五行>研究的意义——兼评氏著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王楷,《思想与文化》。
2011年第1期:《简论西周时期“阴阳”“五行”在国家政治领域的运用》,柯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楚简帛文字笔迹分析方法刍议——以<郭店楚简·五行>第10、11简文字异写分析为例》,周玲、刘志基,《中国文字研究》。
2011年第3期:《简帛<五行>研究述要》,苟东锋,《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简帛<五行>篇“悳”概念的义理结构》,王中江,《学术月刊》。
2011年第4期:《郭店楚简<五行>释义》,苟东锋,《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2年:《谈谈清华简用爲“五行相胜”的“胜”字》,沈培,《出土文献》。
2012年:《银雀山汉简<天地八风五行客主五音之居>研究综述》,周雯,《简帛》。
2012年第2期:《德行内外——以简帛<五行>篇为中心》,孟庆楠,《中国哲学史》。
2012年第4期:《简帛<五行>“慎独”涵义探析——兼论与<大学><中庸><礼器><不苟>篇“慎独”涵义之统一》,张锦枝,《哲学分析》。
2012年第4期:《简帛<五行>篇的发现与研究》,孙希国,《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9辑:《简帛<五行>篇“悳”概念的义理结构》,王中江,《国际儒学研究(上册)》。
2013年第1期:《简帛<五行>篇的结构及哲学意义》,甘伟,冯雪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在理学与经学之间——黄道周阴阳五行思想简论》,杨肇中,《殷都学刊》。
2013年第2期:《匿简之际——以简帛<五行>篇为中心》,孟庆楠,《中国哲学史》。
2013年第5期:《简帛<五行>篇的结构》,陈岩芳,《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年第5期:《简帛<五行>与<论语>“贤贤易色”新释》,牛鹏涛,《孔子研究》。
2013年第6期:《先秦解经文体论略——兼论简帛<五行>篇的文体定名》,高新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8期:《简帛<五行>篇的结构及哲学意义》,余志琴,《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简帛<五行>核心内容及思想性质》,刘信芳,《学术界》。
2015年第2期:《郭店楚简<五行>天人关系研究》,李加武,《武陵学刊》。
2015年第2期:《郭店楚简<五行>思想浅议》,王沁凌,《武陵学刊》。
2015年第3期:《郭店楚简<五行>篇伦理思想管窥》,任仕阳、张晓东,《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4期:《论简、帛<五行>之三层经解》,张锦枝,《哲学分析》。
2015年第6期:《简、帛《五行》经文校比及思想缕析》,苟东锋,《武陵学刊》。
2016年第1期:《郭店楚简<五行>篇文字续释》,杨现昌,《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简帛<五行>篇“圣人论”探究》,甘伟,《广西社会科学》。
2018年第1期:《简、帛<五行>引<诗>用字比较研究》,张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曾子文章对子思<五行>的影响》,曾祥芹,天中学刊。
2018年第2期:《早期儒家的德行论——以郭店楚简<六德><五行>为中心》,陈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2期:《“心灵”概念图像的多样性:出土文献中的“心”之诸说》,王中江,《哲学研究》。
2019年第5期:《简帛<五行>的结构与哲学意义》,王海,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论简帛<五行>与先秦儒家美学之“乐感”精神》,谭玉龙,中国文学研究。
2020年第2期:《近年来出土文献与荀子研究述论》,王国明,《天中学刊》。
2020年第1期:《郭店简<五行>篇的成书方式与书手文化水平探析——由物质性与文本说起》,熊佳晖,《出土文献》。
2020年第1期:《<淮南子·缪称>与郭店简儒家佚籍的学术关联》,杨栋,《孔子研究》。
2020年第42期:《简帛<五行>篇研究述要》,陈新雅,今古文创。
2020年第1期:《阴阳与政教:关于四时五行合流何以可能的再考察——重读<管子>中<幼官><四时><五行>诸篇》,王子剑,管子学刊。
2021年第3期:《楚简<五行>心灵哲学分析》,邢起龙,管子学刊。
2021年第2期:《孟子与<五行>》,末永高康;佐藤将之,科学·经济·社会。
2021年第10期:《试论楚简<五行>篇的“君子道”》,贾云云,汉字文化。
2021年第3期:《简帛<五行>引<诗>释论——基于<诗>学体系的考察》,张强;董立梅,江海学刊。
2021年第1期:《郭店楚简<五行>的修养论》,末永高康; 佐藤将之,科学·经济·社会。
2021年第6期:《释金文中的“■择”》,王磊,《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出土文献与当代荀学研究新趋向》,冯俊,《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从简、帛<五行>看<荀子·不苟>篇之“独”——兼论荀子与思孟的思想关系》,李加武,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8期:《德的生成——竹简<五行>篇的德行生成论及其思想史意义》,何益鑫,哲学研究。
2022年第32期:《<五行>》,陈湘莹,今古文创。
2022年第3期:《郭店楚简<五行>篇对儒家哲学道德元素的阐释》,韩家星; 陆群,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早期:<诗>的流传与儒家<诗>学思想的发展——基于简、帛<五行>引<诗>的讨论》,熊芳藩; 吴文文,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从郭店楚简<五行>篇“惪”字看先秦儒家心性论》,史逸华,西部学刊。
4.学位论文
1995年6月:《帛书<五行篇>思想研究》,汪义丽,中国文化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2年:《战国楚简<五行>校注》,贾淑杰,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年:《简帛<五行>校读》,王佳靖,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郭店楚简<五行>篇心性论研究》,邹瑞琼,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年:《试论楚简<五行>的“圣智”》,杨明瑞,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年:《简帛文献<五行>篇与思孟学派》,孙希国,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年:《郭店楚简<五行>集释》,徐希文,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9年:《戰國竹書訓詁方法探論》,吳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21年:《<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集釋》,段伊晴,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1年:《先秦儒家心论研究》,张馨予,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编辑:赵露晴 初审:刘雯 复审:俞林波 终审: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