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在哪里看过:当一个人开始回忆,他便开始老去。而辛弃疾无疑是可悲的,“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念奴娇·双陆和陈仁和韵》),可壮年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足以让他用残生去回忆。
在现存600余首辛弃疾词中,“梦”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频繁出现,既映射着辛弃疾的坎坷仕途,又折射出其复杂的心态。希望与失望的互动交织,成为辛词“梦”意象的主体特征,进一步体现出爱国词人辛弃疾主题词风背后的悲壮与雄浑之音,同时也丰富了辛词的意象群体。
其中,战争军事意象是这些意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征。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结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体现了辛词的个性特点,也反映了两宋词史上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的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稼轩豪放词中的军事意象,体现了作者博大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盼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强烈民族意识。时势造英雄,这是那个动荡的年代决定的。
然而,从词本体角度审视,稼轩体的本质特征既非豪放,又非婉约,也非婉约加豪放,而是悲壮沉郁;豪放之“豪”是对苏辛一派的贬抑。委婉、沉郁比之高调、豪迈,更为接近词本体的本质。酿豪放为悲壮、抗高调而沉郁,他者化为自我、昔我对比今我,凝抽象为具体、化议论为意象,以典故凝铸意象、托他人表达自我,平和中的激烈、日常中的沉郁以及以散文铸词等,构成辛词悲壮沉郁特质的主要因素。辛弃疾,一个悲剧英雄。
总之,这些虚拟类意象比较独特,它们往往运用一种联想、想象的手法来虚构意象,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渲染文章的气氛,增强感情的表达效果。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词中“吹角连营”、“八百里(牛名)”、“五十弦”、“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等都是作者梦中的意象,即是虚拟的意象,并非实写。但从这些虚拟的军事意象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心中强烈的英雄立业、报国杀敌的理想抱负,连做梦都在沙场作战,可见作者报国之心何其强烈。在这里,虚拟的意象反而比现实中存在的意象更能表达其报国之情,以虚衬实,更具有感染力。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无论是忆往昔峥嵘岁月,还是回想乡野田园的闲适风光,辛弃疾都是悲苦的。铁马戎装的壮丽景象,是内心渴望重返战场、报国杀敌的写照;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更是内心报国无门的愤懑与无奈的异样宣泄。
就这样渐渐地,在这万般无奈的悲苦回忆中,可怜白发生。心已死了,一代英雄就在这苍白的回忆中陨落。追忆先人,无限感慨,万语千言终难诉说,也只得酹一樽江月敬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