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孟子》学记·梁惠王下·问囿章
发布日期:2020-09-09   点击:

《孟子》学记·梁惠王下·问囿章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1),方七十里(2),有诸(3)?”孟子对曰(4):“于传有之(5)。”曰:“若是其大乎(6)?”曰:“民犹以为小也(7)。”曰:“寡人之囿(8),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9),雉兔者往焉(10)。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11),问国之大禁(12),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13),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14)。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15),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注释:

(1)文王:指周文王,以仁政治国的一代圣王。囿(you4):由人所设立的繁衍养育鸟兽的地方。(2)方:方圆范围。(3)诸:之乎。(4)对:回答。(5)于:在。传(azhuan4):此指古书。(6)若是:如此。(7)犹:还,尚且。以为:认为。(8)寡人:德行较少的人,此是齐宣王的谦称。(9)刍荛(chu2rao2):此指割草砍柴。往:前往。焉:到那里,此指到文王之囿里。(10)雉(zhi4)兔:此指打猎。(11)国:此指京城。境:国境内。(12)大禁:重大的禁令。(13)郊关:京城外百里之外的关口。(14)麋(mi2)鹿:鹿类动物,此代指禽兽。(15)为阱(wei2jing3):设置陷阱。

译文:

齐宣王问道:“周文王的苑囿,方圆有七十里,有这件事吧?”孟子回答说:“在古书之中有这样的记载。”齐宣王问:“这个苑囿真的有这么大吗?”孟子说:“庶民还认为太小了呢。”齐宣王说:“寡人的苑囿,方圆四十里,庶民还认为太大,为什么呢?”孟子说:“周文王的苑囿,方圆有七十里,打草的人和砍柴的人都可以前去,打野鸡野兔的人可以前去。这样的苑囿能跟庶民共同享有,庶民认为太小,不是应该吗?”臣刚刚来到齐国境内的时候,询问了京城的重要禁令,然后才敢进入。臣听说,郊外的关口之内,有方圆四十里的苑囿,杀了其中的麋鹿就像杀了人一样治罪。按照这个样子,这方圆四十里就是设置在京城之中的陷阱,庶民认为太大,不是应该的吗?”

朱注: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囿,音又。传,直恋反。囿者,蕃育鸟兽之所。古者四时之田,皆于农隙以讲武事,然不欲驰骛于稼穑场圃之中,故度闲旷之地以为囿。然文王七十里之囿,其亦三分天下有其二之后也与?传,谓古书。)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刍,音初。荛,音饶。刍,草也。荛,薪也。)

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阱,才性反。礼:入国而问禁。国外百里为郊,郊外有关。阱,坎地以陷兽者,言陷民于死也。)

说解:

《好乐章》讲的是君主要“与民同乐”,此章讲的是君主之国要“与民同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虽然天子、国君是天下、国家之主,但是,天子、国君都是为民做主的,都是为了保民的。周文王有苑囿七十里,因为在农事闲暇的时候在其中演练武功,不耽误农时,更不是为了追求刺激享乐,因为不想占用农田场圃,而选择空闲荒地作为苑囿,所以深得民心,虽有七十里的苑囿,百姓还认为太小。齐宣王的苑囿只有方圆四十里,为什么百姓还认为太大?把苑囿当做追求刺激享乐的私人地方,使百姓不能进入,是不能“与民同有”;杀了苑囿中的禽兽竟然按杀人之罪处治,就像是在京城之中设下陷阱而陷害百姓,是无仁心仁政的体现,这样怎能不让百姓认为它太大?因此,当君主把天下、国家当作私人物产而无爱护百姓之心的时候,民必不安,国必难久。

上一条:《孟子》学记·梁惠王下·交邻章

下一条:《孟子》学记·梁惠王下·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