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林语堂的小说《红牡丹》,想说这部小说完全没有很多大部头的小说的那种死板,女主人公的彷徨和对爱的追寻在这个年代看来也许是大众化的心理需求,但是在1961年的中国,林语堂以男性的身份细腻地写出牡丹的内心挣扎和她真正像牡丹绽放一样的性格是不容易的。
小说里出现的人物:牡丹、金竹、费炎庭、孟嘉、傅南涛、安德年、素馨、白薇和若水,小说的发展正如其名,围绕着牡丹和她身边不断出现的男主角。
金竹是牡丹的青梅竹马,牡丹的家族在杭州也算是大户人家,却最终也是因为门第不能和金竹结婚无疑是十分遗憾,也揭开了故事的序幕。假如牡丹一开始就和金竹在一起,很多事情就会因此而改变,但我相信,以牡丹的性格,她照样不会就那样和金竹相守到老。
古话说:红颜祸水。牡丹的美是不容置疑的,可叹的不仅是她清水出芙蓉的美,更是她自由奔放的性格和超出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她对爱情的追寻是一直未曾停止的。也正是因为她的美,让他在人群之中就能获得异性的青睐,这也是她反复不定的感情和想得却得不到的悲剧命运的原因所在:红颜薄命。
白薇和若水的爱情一直被牡丹视为爱情楷模,他们真正是互相了解,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若水的风度和他对白薇的了解和真心深深影响着牡丹的择偶标准,她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了解她思想的、爱她的年轻人。
牡丹的与众不同在他丈夫费炎庭的葬礼上即在文章开头就显而易见,她对费炎庭没有一点爱,甚至是不屑与鄙夷,费炎庭的死对牡丹来说或许也是一种解脱,像豹子一样烈性的牡丹如果一辈子被这没有爱的婚姻死死牵住,是会发疯的。
我一直在揣度像牡丹一样特立独行的女人为什么会老老实实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原因大概有二:一金竹结婚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或许是带有赌气的成分。二即使牡丹思想前卫,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在那个年代难免也会受到社会的牵制,想要完全不被社会的舆论和家族的威严羁绊也是不可能的。
牡丹和梁孟嘉的相见是美好的,我本以为他们会一直这么好下去,再一想,如果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牡丹不凡的性格与命运又体现在哪里呢?
(责任编辑:薄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