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影音专区 >> 悦读 >> 正文

读《旧址》有感(01)

2012-11-01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   点击:  

李锐,1950年出生,四川自贡人。1969年到山西吕梁山区插队,198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函授部,曾任《山西文学》副主编。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旧址》《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银城故事》,系列小说《厚土》,中短篇小说《红房子》《传说之死》《太平风物》,散文随笔《拒绝合唱》《不是因为自信》《网络时代的方言》等。

在《旧址》中,李锐虚构了一个以井盐而著称的内陆城市——银城以及银城中的盐业大族——九思堂李氏家族。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李锐用十二万字的篇幅叙述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李氏族人在风雨飘摇的经济政治环境下,为家族,为理想,为亲情做出的一系列的举动,用生命去延续、挽救家族,这不仅仅是一部家族史、时代史、更可以说是一批人的人生经历史。

这篇文章中的人物主要有九思堂的掌门李乃敬,其儿子李双喜,孙子李之生,九弟李乃之(主角,中共地下党银城市委书记),李乃之妻子白秋云,李乃之儿子李京生,李乃之二姐李紫痕,三姐李紫云,三姐夫杨楚雄,其中还有不少配角,如赵伯儒、赵朴庵、白瑞德、白杨氏、柳琼琚、冬哥……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被作者用或浓重或简练的笔触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从而将这本书的脉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首先,文章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九思堂掌门李乃敬及其族人悲惨的命运——以反革命的罪名被执行枪决,随后便是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从1927.12月开始一直到1988年的事情,其中穿插着李乃敬拯救家族,李乃之投身革命,李紫痕用女人的直觉来选择历史三条分线。其中李乃敬这条线叙述的是当时乡绅阶级在风雨飘摇的政治环境下挽救家族的努力和辛酸,尽管最后逃脱不了在阶级斗争下必须牺牲的命运,但是不得不承认作为人的本性和家族性来说,李乃敬所做无可厚非。只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他的命运是已经注定的。作为文章中的男主人公,李乃之的经历是许多热血青年在那个时代首选的路途。看到旧社会的黑暗,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然后义无反顾的走上革命之路,推翻自己的家庭,最后因为一些在革命中无法解释的问题,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为右派而死去。而二姐李紫痕则是一个颇为传奇的人,可以来说若是缺少这个人物则这本书会无法写成,哪怕写成也让人感觉索然无味。因为李紫痕完全是根据女人的直觉去影响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如果不是她毁容吃斋,李乃之不会狠下心去省城念书,也不会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也不会加入党组织,也不会因为一次无法解释的死里逃生而影响他以后的命运。如果不是她秘密加入共产党,那么也不会救下李乃之,也不会在李氏族人遭遇灭顶之灾时保留下李氏家族的火种,也不会因为这次保留火种的选择而造成后来在文革中三个人的死亡悲剧。用一句话来形容二姐李紫痕就是:用女人的直觉选择历史,却又被历史打败。

对于书中的其他人物其命运也是或喜或悲,但总的来说,这批人全是时代的牺牲品,都被时代所戏弄、玩耍。赵伯儒是李乃之的老师,也是将他领向革命道路的领路人。赵朴庵则是旧社会典型的师爷,却敌不过新时代的碾压。白瑞德是资产阶级的代表,白杨氏、柳琼琚则是他的妻子,而且她们还是姐妹关系。不过再深的姐妹亲情也敌不过女人间的仇恨,勾心斗角,相互残杀。而冬哥,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挑水人,生性木讷,但却老实、深情,同时在骨子里隐藏着一股血性和人性。

可以说书中的人物是哪个时代的缩影,作者之所以用这样一种人物设定,是因为要用一种自己的观点来还原那个时代的历史真相且不带任何政治观点。

上一条:读《旧址》有感(02)

下一条:读《旧址》有感(02)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0531-82769210  邮编:250022

Copyright 济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