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经典阅读课程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通识教育的一个亮点。随着通识教育在国内外的蓬勃开展,经典阅读课程也日益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国内通识教育搞得比较成功的如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都已将经典阅读课程作为建设的重点。目前我院也开展了经典阅读课程的建设,并将称为我校的一个示范基地,这体现了我院在通识教育方面的识见。
目前学界已公认,通识课程要取得更加切实的效果,小班讨论是一个有效途径。本学期,我开设了《圣经的故事》经典阅读课程。根据学院安排,采用了20人以内的小班讨论制。课堂上师生互动性良好,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学习效果显著。课程结束后,学生普遍反映,这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授课方式,收获良多。
下面我将从课程的实施方案、学生信息反馈以及部分学生作业等方面,加以汇报。
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本门课程进行了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课程简介:
本课程采用小班授课、师生讨论的形式,对《圣经·旧约》中的经典故事进行解读,以期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其文化修养。
推荐教材:
[德]克里斯蒂安·埃克尔著《50经典圣经故事》,黄冰源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参考书:
1.中国基督教协会:和合本《圣经·旧约》。
2.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基督教文化面面观》,齐鲁书社,1991。
3.刘洪一:《犹太文化要义》,商务印书馆,2006。
具体内容:
第一讲古老的圣经与新鲜的现实:从耶路撒冷圣殿山切入、圣经概况及对后世影响
第二讲创世故事:人类的出现与原罪
第三讲大洪水与挪亚方舟的故事
第四讲亚伯拉罕及其子孙(以撒、雅各、约瑟)的故事:可分2-3次
第五讲出埃及及摩西十诫的故事
第六讲士师的故事:参孙与大利拉等
第七讲动荡时代中的田园故事:路得与波阿斯
第八讲大卫王朝春秋:(撒母耳、扫罗、约拿单、歌利亚、拔士巴、押沙龙等):可分2-3次
第九讲所罗门的故事:建造圣殿、示巴女王、以色列的分裂
第十讲以斯贴的故事:犹太人的普珥日
第十一讲先知的故事:以利亚、但以理、约拿等
第十二讲诗歌与智慧书: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等
……
阅读方式:
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主讲并讨论、教师点评的方式(教师可现场指导2-3次,其余则由学生自己组织并讨论,教师则根据主讲提纲及讨论记录加以点评)。学生每人至少主讲1次、记录1次。
作业方式:
1.学生主讲提纲:提前分配好讲章,讲之前将提纲发至教师信箱并与教师研讨定稿,然后群发至学生信箱,作为讨论之基础。其余各人课余研读教材并查阅相关资料。具体讲解时可以辅之PPT及相关视频资料。
2.讨论记录:每位学生均需参与讨论。
3.课程论文(期末读书报告):在主讲提纲的基础上完成,不少于2000字。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思路清晰,表述得当。
成绩考核:
作业1-2占总成绩60%;作业3占总成绩40%。
二、教学质量调查反馈信息
经调查,学生一致反映,小班讨论课的收获远大于大班授课。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反馈信息:
刘老师的课总是充满着热情与趣味,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刘老师对于圣经中的典故背景总是可以信手拈来,适时的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很满意!
课程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为主。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
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能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讲课精神饱满,有感染力。
认真备课,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
认真辅导答疑。
……
学生也进一步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如:
希望在展开讨论之前,老师能多设计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如果能再多点视频,效果会更好。
课堂上老师如果能多讲点背景,就更好了。
同学之间讨论希望能再激烈一点。
智慧书的内容应该多讲一些,比如《箴言》,这样对学生的为人处事有帮助。
多讲点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中的人物关系网有时比较复杂,希望老师能多讲点这方面的内容,以便于理清其中的一些问题。
圣经中很多故事都包含着人生哲理,希望能将故事、影片、人生道理更好地结合起来。
圣经故事体现了很浓厚的西方文化,希望能更多地联系中国文化。将二者相结合,会更有趣。
对一些人物的评价,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客观的评价一下,除去圣经中原有的神化荣耀的部分,从人物的历史贡献、影响、心理活动、性格、当时的历史环境及与类似历史人物的比较等方面重新审视这个人物,并调动同学们参与讨论,我认为会更好的理解这个人物,同时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分析能力,请刘老师考虑一下!
多讲些典型例子会更好!
……
三、学生作业之一:路得与波阿斯的故事
作者:材1009徐超超20100121429
(一)故事提纲:
1、简要介绍《路得记》写作背景
2、故事内容
(1)错误的决定,遗憾终生
介绍故事背景,引入路得这个人物
(2)婆婆拿俄米回乡,路得陪伴
拿俄米失去了丈夫和两个儿子,准备自己回故乡去。路得坚决与婆婆回到伯利恒。
(3)路得拾穗,勤劳养家
路得在伯利恒拾麦穗,殷勤劳动,维持生计,遇到波阿斯,波阿斯恩待他。
(4)路得找着依靠
路得听婆婆的话,去找波阿斯,希望他可以尽至亲的本分。后来波阿斯娶路得为妻,大卫是波阿斯的后裔,二人得着所有人的祝福。
3、感想
(1)路得与拿俄米的婆媳关系处得很好。
(2)路得忠诚、爱心、勤劳、节俭等美好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3)路得和波阿斯的爱情没有建立在外表上,而是彼此美好心灵的吸引,因此得到祝福。
(二)讨论记录
时间:2011.4.16
地点:10教207
主讲人:徐超超
记录人:董守增
参加讨论人员:陈运来、梁远博、朱帅、李凌坤、陈浩等
老师:谢谢徐超超为我们做的精彩的讲解。她的ppt做得图文并茂,非常精美。通过刚才的讲解,我们了解了这个动荡时代中的恬美的田园故事。下面我们进入讨论,欢迎大家踊跃发言。
陈运来:路得与波阿斯的故事由悲到喜,符合了人的理想,人总是希望事情由坏变好。这也许是人们喜爱这个故事的一个原因。
梁远博:但我感觉这个故事美化了一些东西,一些残酷的方面没有说。现实中真有这么好的事情吗?波阿斯是个大财主,财主一般都很坏,欺压百姓。
老师:这个故事所描写的是人生中美好的事情,当然人生中还有很多丑恶的事。路得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以色列历史上的士师时代,《士师记》中也记载了很多邪恶的事情,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即使在黑暗时代,也有美好的故事。另外,我们判断一个人之好坏,不能单就阶级或血统。波阿斯在故事中对路得的尊重与关爱,显示他的美德。
梁远博:第一次见面时,波阿斯对路得示好,是不是因为路得年轻美貌?
老师: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细读文本看出来。当路得问波阿斯为何恩待她时,波阿斯说了一番话,很明显是因为路得孝敬婆婆的美德感动了他。所以他和路得之间的感情,主要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
李凌坤:通过读故事再作对比,感觉到现代人的浮躁,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多为他人着想,要爱人,拿俄米、路得、波阿斯都是这种人。
老师:是的。这个故事的主题就是彰显一种舍己之爱。故事共有三个主要人物,每个人物都彰显了对他人的爱心。比如拿俄米,她在返乡之时,劝儿媳留在摩押,为她们的后半生考虑,而不愿连累她们。路得则坚持跟随婆婆返乡,目的是为了照顾婆婆。要知道作为一个摩押人,到以色列人所居之地是冒着被排斥的风险的。
朱帅:为什么会有风险?
老师:摩押人和以色列人有种族冲突。这个很重要的背景问题刚才徐超超没有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要追溯到《创世记》中记载的罗得的故事。罗得在所多玛城被倾覆之后,与两个女儿逃到山洞里。结果两个女儿把他灌醉,分别从他乱伦生了儿子,其中一个就是摩押人的祖先。因为是道德低下的产物,摩押人是被以色列轻视的民族,并且在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他们不但不帮助,还加以抵挡。所以根据摩西从上帝而来的指示,摩押人是不能进入以色列之神的会的。所以路得执意跟随拿俄米返乡,主要是出于对婆婆的关爱,而不考虑自己可能有的不好处境。
梁远博:拿俄米最初不让儿媳跟着返乡,为什么提到她不能再生儿子娶这两个儿媳?
老师:这里也涉及一个很重要的背景问题。徐超超刚才没有讲,你现在能否解释一下?
徐超超:当时以色列的法律中规定,如果一个人娶了妻子,没有生孩子就去世了,他的兄弟要娶这个女子为妻,生的第一个儿子要归到死去之人的名下,免得他的名被涂抹。
老师:很好,不过刚才你没有讲清楚。我想,对于这些重要的背景,一定要点出来,否则会影响我们对故事的理解。
陈浩:这个故事教人为善,善良赢得善良,路得的善赢得了波阿斯的善。但当路得暗示要波阿斯娶她时,为什么波阿斯要去找一个更近的亲属?
老师:根据当时法律的规定,如果一个人去世而没有子女,他的兄弟要娶他的妻子,为他立后。但如果没有兄弟为他尽义务,就要从最近的亲属中找人替他尽义务。波阿斯虽然是拿俄米一家的至亲,但还有一个人比他关系更近,所以他要按照法律要求,先找到那个人。如果那个人不肯尽义务,才能轮到他。
陈浩:我感觉在这个故事中,波阿斯不是一个很主动的人。他当然是个好人,但他在没被找到尽义务之前,他表现得不太积极。
老师:很敏锐的感觉。大家可以想想,在这个故事中,最积极主动的人物是谁?
同学:拿俄米。
老师:对。我们一同从故事中找找拿俄米积极主动的依据。比如她在丈夫与儿子死后,决定返乡,并为两个儿媳考虑后路。再比如她带路得返乡后,积极为路得筹划后半生幸福,并给路得出主意去见波阿斯。正是在拿俄米的积极推动下,最后路得找到归宿。
徐超超:刚才谈到路得半夜去麦场见波阿斯,提到用衣襟遮蔽她,这是什么意思?
老师:这是一个委婉语,意思是让波阿斯娶她为妻。另外故事中提到路得靠捡麦穗养活自己和婆婆。这背后还有个背景知识需要了解。徐超超,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徐超超:当时以色列的法律中规定,割麦子的时候,不能把麦地边边角角割尽,而要留给那些穷苦的人。割麦后,也不能回头拣干净,要留给穷苦的人拣。所以故事中,路得会去捡麦穗。
老师:很好。今天我们的讨论很有收获。当我们去读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故事还原到产生它的那个时代中去,找到那些重要的背景知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这个故事,而不是主观臆断。希望以后大家继续努力。
(三)课程论文
这个故事讲述了三位人物,如何在一个腐败堕落的社会,仍然洁身自好,保持坚毅的精神及对他们信仰的忠诚。
路得虽然出生在充满罪恶的地方是,但她是一个贤德的女子,在以色列的历史上的地位也很重要。第一因为她的特殊身份,波阿斯和路得生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大卫就是大卫王,所罗门的父亲,所以路得是伟大的大卫王的曾祖母。路得是一个外邦女子,本不该列入以色列家谱中,但她却是以色列家谱中仅有的几个外邦女子之一,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路得的好行为,在以色列那里有美好的见证。
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遇饥荒,在犹大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他们本是信奉上帝的人,却离开上帝赐给他们为业的地方,往拜偶像的摩押地,他们做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后来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妇人和她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为妻,一个名叫俄珥巴,一个名叫路得,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
后来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我认为以利米勒选择摩押地居住是一个令他们终生遗憾的决定。摩押地是罗得和他大女儿的后代摩押人居住的地方,是一个情欲之地,以利米勒不仅仅只是搬了一个地方,他是背弃了自己的信仰。
拿俄米看看自己没了丈夫,没了儿子,而就在此时她听说伯利恒有粮,所以决定收拾行李回到伯利恒。应该说拿俄米很爱她的儿媳,不愿给她们当累赘,准备把她们遣回娘家,俄尔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不得婆婆,拿俄米权路得跟她嫂子回去,但路得很坚决地跟拿俄米说:“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哪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在这一段话中我看到路得跟随婆婆的决心有多么大,也看出路得多么爱自己的婆婆,即使知道自己跟着拿俄米只能守寡,只能吃苦,必须背井离乡,但她对婆婆的爱超过了这一切。在这里也看出拿俄米的生活、信仰吸引着路得,让她愿意离开自己生活的一切。
回到伯利恒,正是收大麦的时候,拿俄米没有种植,当然也没粮食可收。但依照以色列的律法,她们被允许在收割人的后面拾取麦穗,维持生计。在刚回到伯利恒的这段时间,路得就是一天天出去拾取麦穗来养活婆婆,维持生计。拾取麦穗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弯腰,拾穗,起身,简单的动作一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这工作会有多累也许只有路得知道。路得在收割人后拾取麦穗,恰巧来到波阿斯的地里,波阿斯是一个大财主,也是以利米勒的近亲。
路得的好名声传遍那一带,波阿斯也听说了,他就恩待她,他对仆人说:“从捆中抽取些给她,不要吪吓她。”他还嘱咐路得不要离开他的地,直到收割结束,他允许路得与他的使女在一起。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波阿斯高尚的品格。当时的时代,以色列人不顺服上帝,又拜偶像,到处充满强暴,但波阿斯仍然信靠他的神,施行仁爱。
路得回到家中,将自己遇到波阿斯以及波阿斯恩待她的事情都告诉了拿俄米,拿俄米告诉路得说:“要沐浴抹膏,换上衣服,下到场上,却不要使那人认出你你来。你等他吃喝完了,到他睡的时候,你看准他睡的地方,就进去掀开他脚上的被,躺卧在那里,他必告诉你所当做的事。”拿俄米很爱路得,她决定给路找一个家,虽然这会改变她们的关系,但拿俄米从波阿斯的行为看出波阿斯是一个她可以将路得交付的人。
路得照婆婆所吩咐的去做,虽然是出于至诚,合乎法制,但也出于信心。路得去躺卧在波阿斯脚下,却是儆醒并未沉睡。当波阿斯惊醒,发现女子在脚下,问起的时候,回答说:“我是你的婢女路得。求你用衣襟遮盖我,因我是你至近的亲属。”路得要求波阿斯娶她,波阿斯喜悦的说:“女儿啊,愿你蒙耶和华赐福。你末后的恩比先前更大;因为少年人无论贫富你都没有跟从……我必为你尽了本分。”路得对波阿斯爱情的表白,以及波阿斯对路得的爱也得到了升华。波阿斯准备娶她,但在法律上还有一些麻烦需要处理。
波阿斯遵循律法,他去找到路得的一个比他更亲的近亲,那人立即表示愿意承买土地;但听到所附带的条件:从拿俄米手中买地的时候,同时要娶摩押女子路得为妻,给死去的玛伦"在产业上存留他的名",他觉得将对自己的产业有碍,宁放弃权利。当那个更近的近亲放弃他的权利的时候,波阿斯愿意接受,那人脱下鞋了给波阿斯,以此作证,就像律法上说的。在城门坐着的众民和长老都说,我们作见证。愿耶和华使进你家的这女子,像建立以色列家的拉结,利亚二人一样。又愿你在以法他得亨通,在伯利恒得名声。
波阿斯对爱情的价值观念也不同。他所看重的,不在乎美貌、地位、和财富,也不在乎路得是已婚的寡妇。根据波阿斯的财富和品格,他完全可以找到一个比路得更优越的女子,可他没那么做,他知道路得的贤德:忠诚,爱心,勤劳,节俭等美好的品格,远超过金钱所能买得到的,他以此而深爱着路得,不在于现今的付出,而在于将来。
路得不是要求情欲的满足,也没有财富的欲望。她所要的只是求波阿斯照律法的规定,为她尽亲属的本分,给亡夫生子立后。波阿斯相信她崇高纯洁的动机,知道这个年轻女子的高贵情操。
做儿媳的路得对婆婆拿俄米的忠心与友爱,是爱心与忠诚的伟大榜样,她与自己本土及风俗一刀两断,在田里殷勤工作而显出她的崇高德行;波阿斯则在他的道德标准上,诚实上以及彻底履行他的义务上,表现出正直的风范;而拿俄米爱儿媳而且顾念她。从这三个人之间的故事与他们之间的感情,让我们看到他们如何在罪恶的时代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