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滕章
孟子为卿于齐(1),出吊于滕(2),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3)。王驩朝暮见(4),反齐、滕之路(5),未尝与之言行事也(6)。公孙丑曰(7):“齐卿之位,不为小矣(8);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9),何也?”曰:“夫既或治之(10),予何言哉(11)?”
注释:
(1)为(wei2):担任。卿:大臣。于:在。(2)吊:访问。于:到。滕:滕国。(3)使:派遣。盖(ge3):齐国下属的城镇名。王驩(huan1):人名,齐国国君所宠信的近臣。为(wei2):作为。辅行:使者的副手。(4)朝暮:从早到晚。见(xian4):在身边。(5)反:往返。齐、滕之路:从齐国到滕国的路途。(6)未尝:不曾。行事:此行所做之事。(7)公孙丑:人名,孟子弟子。(8)为(wei2):算。(9)反之:一直到返回齐国。夫(fu2):发语词。既:已经。或:有专管的人。治:处理好。(10)予(yu2):我。
译文:
孟子在齐国担任卿相之职,出国到滕国去访问。齐王派遣盖地的大夫王驩作为副手而随行。王驩从早到晚与孟子在一起,在往返于齐国和滕国的路途之上,不曾跟他谈论此行所做的事。公孙丑说:“齐国卿相的职位,不算是微小的了;往返于齐国和滕国之间的路途,不算是不远了。一直到返回齐国去没有跟大夫王驩说此行所做的事,为什么呢?”孟子说:“已经有专职人员处理好了,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朱注: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盖,古盍反。见,音现。盖,齐下邑也。王驩,王嬖臣也。辅行,副使也。反,往而还也。行事,使事也。)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夫,音扶。王驩盖摄卿以行,故曰齐卿。夫既或治之,言有司已治之矣。孟子之待小人,不恶而严如此。)
说解:
孟子担任了齐国的卿相,出使滕国,当然应该是奉国君之命而去,但是,国君有派遣了宠信的近臣王驩随行。王驩是一个谄媚小人,孟子虽不愿与如此小人同行,但是,既为齐国国君之臣,则不能自专。所以,虽然一路同行,往返于齐国和滕国之间,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却始终不与他说此行要做的事。弟子公孙丑不理解,因此询问孟子。孟子告诉他,因为所要做的事都已经有专职人员处理好了,所以,没有什么可说的。孔子说过:“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王驩固然不是仁人,但是,孟子此行是要完成国君所交付的事情,所以,虽然不得不与他同行,却也不愿意放弃原则,所以,不以“疾之已甚”的态度对待他。事有轻重缓急,做人有必须守住的原则;激怒小人,会有害于国君所交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