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文学院辩论赛初赛第三场在3教418教室举行。本场参赛队伍传播1班和汉语2班就“温饱是否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展开了辩论。
比赛于下午4:00正式开始。上半场环节包括开篇立论、盘问质询、攻手对辩以及阶段小结,下半场环节包括自由论辩以及总结陈词。
双方辩手在上半场阶段一直围绕着自己的辩题论述各自的观点,正方的观点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指出“仓廪足而知礼节”。反方则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并举出杜甫、颜回等所具有“超道德”的圣人进行佐证。
到了下半场的自由攻辩阶段,正方指出反方过于强调个例不能说明问题。反方则答辩到“圣人的个例也是在人的范围之内”,正方辩手指出无论是孔子时代还是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基础都是最重要的,而邓小平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更是将人民的温饱问题放在了首位,反方坚持己见认为“温饱只是道德的先决条件而非必要条件,社会的发展需要道德的约束力”。双方在你来我往中将比赛推向了高潮。
双方四辩总结时依旧延续了双方的犀利,在自我强调的同时巧妙攻击到了对方的语言漏洞,由文学院辩论队组成的评委小组对双方表现进行了高度点评。
最终,反方文学2班以83:79.17的比分战胜了传播1班,获得了本场比赛的胜利,而正方四辩以其个人的突出表现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
(责任编辑: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