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9日19:30,文学院举办“学术抗疫-舜耕学术系列讲座”第5场,邀请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王承略教授作线上讲座,题目为《〈毛诗序〉的写作与流传》。会议由院长张兵主持,文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本科生以及校外众多同领域专家学者参会,聆听报告者共计170余人。
首先,王承略教授强调了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学术心态的重要性,并援引王绍曾、钱曾怡等前辈学者的治学事迹,告诫青年学生要端正治学态度,平心静气,戒骄戒躁。
随后,王教授就《毛诗序》的写作与流传展开论述。王教授深研此问题已达20余年,期间不断更新研究方法,援引出土文献、域外文献及其他学科理论,取得了丰硕成果,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结论,如:1.《诗序》主体部分产生于《毛传》之前,成于战国中后期孟子学派之手,子夏作《序》、卫宏作《序》之说皆不能成立,卫宏所作乃《毛诗序义》;2.《诗序》在与《毛诗》学派建立联系之前是以单行本流传于世;3.依据《笙诗序》及“美刺说”可以推断《毛诗序》一二部序成书时间;4.《毛诗序》的写作可分为一部序、二部序、三部序三阶段,其中一部序产生于孟子之后、“笙诗”亡佚之前,二部序产生于毛公作《毛传》之前,三部序产生于郑玄笺《诗》之前,等等。
最后,王教授总结道,周文化的一体性是《诗经》得以广泛流传、获得共识的前提,而周人用诗的共通性说明当时存在着一种普遍流传的“古诗序”;战国后期,雅乐消亡,“古诗序”亦随之亡佚;后来孟子学派重建《诗序》说诗体系,《毛诗》学派又进行补正修改,才有了今本《诗序》。今本《诗序》的形成,经历了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
张兵院长对讲座作总结,认为王教授持之以恒、上下求索的治学精神,旁征博引、爬梳文献的实证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是其不断推出新成果的动力与前提,值得学界广大同仁学习;同时告诫与会研究生与本科生,读书治学要选择可持续挖掘的领域,找准可持续钻研的专题。最后表示,期待王教授新成果《〈诗序〉新论》尽快结集出版。
俞艳庭教授引用《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称赞王教授的《诗序》研究,认为王教授对传统文献的重新解读、对出土文献的大量运用、对域外材料的充分发掘是取得令人振奋成果的基础与前提。
枣庄学院史大丰院长认为,王教授的《诗经》研究成果丰硕,不断推陈出新,值得学界学习;张兵院长组织的“学术抗疫-舜耕系列学术讲座”,反响较好;枣庄学院愿与山东大学儒学院、济南大学文学院建立更深层次学术交流。
洛阳师范学院林秀富教授是礼学研究专家。她表示,王教授谈到的风雅之变对其《仪礼》变礼研究启发甚大,期待王教授尽快推出新的研究成果。
文学院学生与王教授进行了积极互动,就“雅乐时代的《诗经》篇目”“子夏荀卿毛亨传《诗》谱系合理性”等问题展开讨论。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宣告圆满结束。
专家简介:
王承略,1966生,山东诸城人,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大英图书馆所藏中文古籍的整理与文献学研究”首席专家;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全球汉籍合璧”精华编负责人。
主要研究领域有:先秦两汉文史、目录版本校勘学、《诗经》学、诸子学、海外汉籍。任《两汉全书》副主编,主编《儒藏精华编·诗经类》《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子海精华编》《合璧精华编》《汉籍与汉学》。有研究与文献整理著作30多种,论文100多篇。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2020年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MOOC“诗经导读”2018年获“最美慕课——首届中国大学慕课精彩100”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