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文学院科研成果一览表
|
一、论文
|
编号
| 论文名称
| 作者
| 学科分类
| 期刊名称
| 发表时间
| 收录
| 转载
|
1
| 务先王之道 绍家世之业――论《颜氏家训》的家族观念
| 常昭
| 中国文学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13/07/10
|
|
|
2
| 出土文献在家族文化研究中的作用——以颜氏家族文化研究为例
| 常昭
| 中国文学
| 第三届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13/10/31
|
|
|
3
| 网站用户体验研究亟待深入
| 陈静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青年记者
| 2013/11/20
|
|
|
4
| 敦煌写本形制的社会文化特征
| 陈静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齐鲁学刊
| 2013/10/10
| CSSCI
|
|
5
| 敦煌诗歌写本的传播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 陈静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 2013/06/25
| CSSCI
|
|
6
| 中国古代“艺术”体系的特征——基于官修书目的考察
| 陈静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文艺研究
| 2013/03/10
| CSSCI
|
|
7
| 《中国抄本时代的书籍出版特征——以< 世说新语>的出版为例
| 陈静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出版科学
| 2013/01/15
| CSSCI
|
|
8
| 敦煌写本形制的社会文化特征
| 陈静
| 中国文学
|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
| 2013/10/31
|
|
|
9
| 传媒视阈下中国文学史的解构与重构
| 陈晓洁
| 中国文学
| 中州学刊
| 2013/06/13
| CSSCI
|
|
10
| 《第二性》在中国大陆的译介——基于性别研究视角的考察
| 成红舞
| 中国文学
| 济南大学学报
| 2013/07/02
|
|
|
11
| 波伏瓦与红色中国形象
| 成红舞
| 中国文学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13/11/15
|
|
|
12
| 波伏瓦与红色中国形象
| 成红舞
| 中国文学
| 新闻春秋
| 2013/11/15
|
|
|
13
| 潘金莲、西门庆姓名来源刍议
| 范丽敏
| 中国文学
| 明清小说研究
| 2013/12/16
| CSSCI
|
|
14
| 论潘金莲
| 范丽敏
| 中国文学
| 齐鲁书社
| 2013/12/01
|
|
|
15
| 论元杂剧剧本的生成模式——假代言以为叙述和因袭
| 范丽敏
| 中国文学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07/13
| CSSCI
|
|
16
| 由出土简帛俗文献看文学的由俗变雅
| 冯淑静
| 中国文学
|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
| 2013/10/31
|
|
|
17
| 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格式”的几点思考
| 谷瑞丽
| 中国文学
| 写作
| 2013/01/10
|
|
|
18
| 论近代党罗少年天才诗人廷奭的诗歌创作
| 郭前孔
| 中国文学
| 济南大学学报
| 2013.3.15
|
|
|
19
| 新时期藏族文学创作中的乌托邦倾向
| 李雁
| 中国文学
| 济南大学学报
| 2013/07/10
|
|
|
20
| 论新时期宗教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
| 李雁
| 中国文学
| 科技信息
| 2013/08/15
|
|
|
21
| 大学写作课程小班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及总结
| 李雁
| 中国文学
| 济南大学学报
| 2013/06/07
|
|
|
22
| 没有痛感的身体——论1950-197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的受虐叙述
| 刘传霞
| 中国文学
| 文艺争鸣
| 2013/05/15
| CSSCI
|
|
23
| 论《废都》《白鹿原》性叙述中的性别政治
| 刘传霞
| 中国文学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 2013/03/25
|
| 人大复印资料
|
24
| 冰心创作的“新贤妻良母主义”及其建构
| 刘传霞
| 中国文学
| 重庆社会科学
| 2013/01/15
| CSSCI扩
|
|
25
| 当代大学教师身份认同与大学文化精神建构
| 刘传霞
| 中国文学
| 现代教育管理
| 2013/05/15
|
|
|
26
| 东坡词中的女性形象刍议
| 刘静
| 中国文学
| 词学新视野:李清照辛弃疾暨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13/08/21
|
|
|
27
| 试论宋元之际遗民诗歌创作的两大范式
| 刘静
| 中国文学
| 《叩音毕弹集--祝尚书教授古稀纪念 》
| 2013/09/17
|
|
|
28
| 近代以来在华基督教会文学事工的理念及实践
| 刘丽霞
| 中国文学
| 《基督教文字传媒与中国近代社会》
| 2013.11.21
|
|
|
29
| 论“打工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 刘新锁
| 中国文学
| 文艺争鸣
| 2013/04/15
| CSSCI
|
|
30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底层叙述与社会关切
| 刘新锁
| 中国文学
| 重庆社会科学
| 2013/10/15
| CSSCI扩
|
|
31
| 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生命意识
| 刘新锁
| 中国文学
| 济南大学学报
| 2013/02/15
|
|
|
32
| 从唐诗看浮云意象的佛禅意味
| 刘艳芬
| 中国文学
| 社会科学辑刊
| 2013/05/10
|
|
|
33
| 从水意象看儒、释、道、禅时间观的不同
| 刘艳芬
| 中国文学
| 济南大学学报
| 2013/09/12
|
|
|
34
| 论清末民初小说中“英雌”形象嬗变的双重维度
| 鲁毅
| 中国文学
| 明清小说研究
| 2013/03/15
| CSSCI
|
|
35
| 女性想象与早期鸳鸯蝴蝶派作家的道德认同
| 鲁毅
| 中国文学
| 文艺争鸣
| 2013/07/06
| CSSCI
|
|
36
| 论民初鸳鸯蝴蝶派的戏讽话语方式及作家体验——以《自由杂志》为中心
| 鲁毅
| 中国文学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 2013/09/15
| CSSCI扩
|
|
37
| 《晋书·王长文传》献疑
| 石静
| 中国文学
| 史学月刊
| 2013/03/25
| CSSCI
|
|
38
| 汉晋陈留圉地考
| 石静
| 中国文学
| 中国地方志
| 2013/06/20
| CSSCI扩
|
|
39
| 宗白华“同情的了解”之美学批评观
| 时宏宇
| 中国文学
| 理论学刊
| 2013/05/15
| CSSCI
|
|
40
| 宗白华著作的出版历程
| 时宏宇
| 中国文学
| 济南大学学报
| 2013/05/10
|
|
|
41
| 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的价值
| 时宏宇
| 中国文学
| 山东文学
| 2013/05/20
|
|
|
42
| 承继、断裂与成长
| 宋晓英
| 中国文学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 2013/01/03
| CSSCI扩
|
|
43
| 论述转型期知识分子小说的叙事失重
| 孙谦
| 中国文学
| 创作与评论
| 2013/02/21
|
|
|
44
| 错位的焦虑——论近年官场小说的权力叙事
| 唐欣
| 中国文学
| 学理论
| 2013/09/19
|
|
|
45
| 论世纪之交的官场小说热
| 唐欣
| 中国文学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2013/12/20
|
|
|
46
| 论莫言《倒立》的权力叙事
| 唐欣
| 中国文学
|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 2013/10/17
|
|
|
47
|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 唐欣
| 中国文学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3/11/13
|
|
|
48
| 林纾创作中的辛亥革命叙事刊
| 王凤仙
| 中国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3/05/09
|
|
|
49
| 陆士谔《血泪黄花》中的革命叙事
| 王凤仙
| 中国文学
| 明清小说研究
| 2013/06/20
| CSSCI
|
|
50
| 林纾《金陵秋》的复调性
| 王凤仙
| 中国文学
| 菏泽学院学报
| 2013/01/16
|
|
|
51
| 《宦海升沉录》:一部急就章式的未竟之作
| 王国伟
| 中国文学
| 明清小说研究
| 2013/09/19
| CSSCI
|
|
52
| 温柔敦厚的伦理内涵及当代意义
| 夏秀
| 中国文学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13/05/15
| CSSCI
|
|
53
| 什么诗可以怨?——孔子“诗怨”命题再阐释
| 夏秀
| 中国文学
| 东岳论丛
| 2013/08/05
| CSSCI
|
|
54
| 从“发愤抒情”到“不平则鸣”——诗怨内涵演变之“直抒怨艾”路径探析
| 夏秀
| 中国文学
| 齐鲁学刊
| 2013/07/05
| CSSCI
|
|
55
| 温柔敦厚艺术内涵的现代阐释
| 夏秀
| 中国文学
| 山东社会科学
| 2013/11/05
| CSSCI
|
|
56
| 晚晴四大谴责小说称谓词语的语用形式与语用功能研究
| 徐小婷
| 语言学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2013/11/22
|
|
|
57
| 经典阅读的重现与现代媒介的冲击对大学写作教学的双重影响
| 徐小婷
| 中国文学
| 中国成人教育
| 2013.12.25
|
|
|
58
| 《聊斋志异》中的恶神形象研究
| 颜建真
| 中国文学
| 明清小说研究
| 2013/03/07
| CSSCI
|
|
59
| “硬媒介”与“软媒介”——互联网时代一组概念的提出建设及其应用意义
| 于瑞桓
| 中国文学
| 山东管理学院学报
| 2013/12/03
|
|
|
60
| 元刊《吕氏春秋》考述
| 俞林波
| 中国文学
| 船山学刊
| 2013/10/28
|
|
|
61
| 二重证据法: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互证
| 俞林波
| 中国文学
|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
| 2013/10/31
|
|
|
62
| 三家《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俞艳庭
| 中国文学
|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
| 2013/10/31
|
|
|
63
| “五行灾异”之辩与图、数化——宋代《洪范》诠释特点述论
| 张兵
| 中国文学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02/05
| CSSCI
|
|
64
| 功名意识与生命意识的嬗递——论前七子之一边贡诗文创作的心路历程
| 张兵
| 中国文学
| 求索
| 2013/07/31
| CSSCI
|
|
65
| 石鼓文创作年代等问题考述
| 张兵
| 中国文学
|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
| 2013/10/31
|
|
|
66
| 二十一世纪初期十年出土文献文学研究及趋向
| 张兵
| 中国文学
|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
| 2013/10/31
|
|
|
67
| 第三届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 张兵
| 中国文学
|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
| 2013/10/31
|
|
|
68
| 《儒林外史》取材来源零拾
| 张秉国
| 中国文学
| 明清小说研究
| 2013/01/02
| CSSCI
|
|
69
| “年丈”释义辨正
| 张秉国
| 中国文学
| 中华文化论坛
| 2013/05/02
|
|
|
70
| 从《说文解字》字义体系透视中国先民的农业崇拜
| 张小平
| 语言学
| 管子学刊
| 2013/09/30
| CSSCI扩
|
|
71
| 合成词素与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
| 张小平
| 语言学
| 巴蜀书社
| 2013/07/30
|
|
|
72
| 漫谈契诃夫笔下人物对生活的“怕”
| 张中锋
| 中国文学
| 《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 2013/07/13
|
|
|
73
| 身体美学:“误区”还是“误解”
| 赵玉
| 中国文学
| 学术月刊
| 2013/05/09
| CSSCI
|
|
74
| 卡尔松与《庄子》:“恰当自然审美”的两种路径
| 赵玉
| 中国文学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 2013/06/20
|
|
|
75
| 再次对话当代环境美学家阿诺德·柏林特
| 赵玉
| 中国文学
| 鄱阳湖学科
| 2013/05/16
|
|
|
76
| 《庄子》美学与“恰当的自然审美”研究
| 赵玉
| 中国文学
| 《经典传承与现代转型——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2013.12.12
|
|
|
77
| 道家哲学与有机整体论的逻辑建构
| 赵玉
| 中国文学
| 《建设性后现代思想与生态美学》论文集
| 2013.5.15
|
|
|
78
| 经学与人道
| 赵宗来
| 中国文学
| 醒狮国学
| 2013/03/14
|
|
|
|
|
|
|
|
|
|
|
|
|
|
|
|
|
|
|
二、出版著作
|
|
序号
| 著作名称
| 作者
| 学科分类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
1
| 传播媒介的演变与当代数字音
| 于瑞桓
| 中国文学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 2013/01/16
|
|
2
| 颜氏家族文化研究
| 常昭
| 中国文学
| 中华书局
|
| 2013/12/31
|
|
3
| 格林布拉特文化思想研究
| 傅洁琳
| 中国文学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2013/12/31
|
|
4
|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
| 蔡先金
张兵
| 中国文学
| 齐鲁书社
|
| 2013/12/31
|
|
5
| 临朐冯氏家族文化研究
| 张秉国
| 中国文学
| 中华书局
|
| 2013/12/31
|
|
|
|
|
|
|
|
|
|
|
|
|
|
|
|
|
|
三、研究报告
|
|
序号
| 研究报告名称
| 作者
| 学科分类
| 呈报单位
| 完成时间
|
|
1
| 近代来华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研究
| 刘丽霞
| 中国文学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 2013/01/05
|
|
2
| 新时期乡土乌托邦文学研究
| 李雁
| 中国文学
|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
| 2013/02/28
|
|
3
| 我国古籍出版业后改制时代的运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 杨轶男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出版社、出版管理部门
| 2013/11/26
|
|
4
| 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
| 刘传霞
| 中国文学
| 教育部人文社科
| 2013/0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