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舜耕书院 >> 经典导读 >> 正文

唐宋词选点评

2011-10-23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   点击:  

敦煌词:

《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1】临池柳,者【2】人折了那人攀【3】,恩爱一时间。

【注释】:

【1】曲江:西安地名,位于西安城区东南部,为唐代著名的曲江皇家园林所在地。“开元中疏凿为胜境。花卉环列,烟水明媚,都人游赏,盛于中和、上已二节。”(唐康骈《剧谈录》)

【2】者:为“这”字的误书,与下文“那”字相呼应。

【3】折柳赠别是自汉代以来就广为流传的习俗之一。唐王之涣《送别》:“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者,应为离别多。”唐白居易《忆江南》:“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词中用柳枝的随意攀折比喻歌妓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悲惨境况。

【点评】敦煌词又名敦煌曲子词、曲子词,是敦煌文学中的一类作品,多为无名氏的作品,包含部分民间创作,也有极少数可考知作者的文人词。它为我们保存了词的初始形态与内容特征,充分地体现出词这一新兴音乐文学的本质特点,是研究词的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文献。这首词语言质朴,不假矫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出了一位下层歌妓笑脸迎人背后的辛酸与不甘。女主人公借“曲江临池柳”自喻,发出了不愿遭受损害及凌辱的痛苦呼喊。虽以其卑微的身份,明知真爱遥不可及,但依然向往着坚贞的爱情,这种内心的执着更能激起读者的深刻共鸣。

唐文人词:

张志和《渔父》

西塞山【1】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2】肥。青箬笠【3】,绿蓑衣【4】,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张志和(约730— 约810):子同,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著《玄真子》十二卷。

【注释】:

【1】西塞山:地名,在吴兴杨家埠镇凡常湖(青草湖)村境内,是古代“吴兴八景”之一“西塞晚渔”的地点。

【2】鳜(音贵)鱼:巨口细鳞,状如鲈鱼,味胜鲈鱼。俗称“花鯚鱼”、“桂鱼”。

【3】箬笠(音若立):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4】蓑(音梭)衣:用棕或席草制成的用来避雨的衣服。

【点评】这首词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江南水乡的渔歌图,表现出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情怀。作者以绘画的笔法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之境,初春的景色动静结合,优美怡人,而其中更为人激赏的是“渔父”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怡然自得。这幅饱含深意的画卷,早已成为从古至今挣扎于滚滚红尘之中,满怀爱恨痴嗔的每一位过客栖息灵魂的精神家园。虽然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到达,但仅仅是如此这般“桃花流水”念想的存在于我们纤细敏感的内心而言也是莫大的慰藉。这首词的独特魅力,何尝不是由于此呢?张志和《渔父》本是五首联章体,但这一首最得人们赞赏,得到了“风流千古”(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的高度评价。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影响深远。

西蜀词:

温庭筠《更漏子》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1】秋思。眉翠薄【2】,鬓云残,夜长衾【3】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作者】温庭筠(约812—约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是西蜀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注释】

【1】画堂:原指古代宫中有彩绘的殿堂。后泛指华丽的堂舍。

【2】眉翠: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青绿色曰翠。“眉翠薄”是指由于女主人公辗转难眠使得画过的双眉颜色逐渐浅淡。

【3】 衾(音亲):被子。

【点评】这首词属传统的闺怨题材,但却因纯白描的手法和凝练独特的语言破旧出新,自有一番气象,“语弥淡,情弥苦,非奇丽为佳矣”(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特别是下片中“梧桐树,三更雨”经过一代代文人的点染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唐白居易《长恨歌》即云:“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宋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白朴又以“梧桐雨”为名创作了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杂剧。这梧桐雨仿佛已飘洒了千年,穿越了历史的时空,正一滴滴地敲打在读者的心坎之上。这首词以景物烘托形象的写法,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使得其整首词作含蓄蕴藉,艺术感染力极强。李冰若《栩庄漫记》中称“飞卿此词,自是集中之冠”,是为正中肯綮之言。

南唐词:

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作者】李煜(937—978)即李后主,字重光。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978年亡。据宋人笔记记载,他是中宋太宗所赐牵机药之毒而死。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点评】这首词从杜甫 “林花著雨胭脂湿”(《曲江对雨》)变化而出,情意却更加含蓄委婉,意境也更加深沉而阔大。词的上片伤春,感慨自然界中春暮花朵的凋零,“朝来寒雨晚来风”实则一语双关,还着隐喻词人自身的悲苦命运,由此衍伸到所有人一生中都不可避免的挫折和苦难。词的下片咏别,“胭脂泪,留人醉”一句很自然巧妙地将花朵、美人、生命中曾经欢乐美好的过往这三者勾连在一起,只是这人世间的美好早已消逝在“几时重”的沉痛诘问之中。歇拍一句一气呵成更见悲慨,可以和李煜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对照解读。词人从“林花”这样一个普遍意象中概括出了具有深刻内涵的人生哲理,语言凝练,情感真挚,从而赋予这首小词以无尽的魅力。

宋词:

苏轼《江城子》

乙卯【1】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2】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3】,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4】

【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子。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言官劾其作诗“谤讪朝廷”,下狱,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哲宗时为翰林学士,官礼部尚书。绍圣初年,复行新法,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琼州(今属广东及海南岛)。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学识广博,于文章诗词书画均工。有《东坡全集》一百五十卷、《东坡乐府》三卷。

【注释】

【1】乙卯:宋熙宁八年(1075)。

【2】十年:苏轼妻子王弗卒于治平二年(1065)。

【3】千里孤坟:王氏于治平三年归葬四川彭山县,苏轼的故乡。而写作这首词时,词人正值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与王氏之坟有千里之遥,故曰“千里孤坟”。

【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唐孟棨《本事诗》“征异第五”卷录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短松冈,种着矮小松树的山岗。

【点评】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词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上片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首句似一枝响箭破空而来,为全词定下了深沉哀婉的主调。“不思量,自难忘”一句以退为进,这种深沉的思念之情任时间如何洗刷也依然盘结于心,难以忘怀。后面的词句用生者奔波于仕宦之途的无奈,与千里之外死者的孤寂两相对照,在相思之情中杂糅进十年的人世辛酸,更加深了悼亡的深沉绵邈之意。下片用“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转入对梦境相逢的刻画,亦喜亦悲的复杂感情饱含其间。“小轩窗,正梳妆”这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却沉淀着词人对往昔和美夫妻生活最真实的回忆,凝结着词人最为真挚的情感,同时这幅恬谧的画面更反衬出生死暌隔、缈茫不见的悲伤。词作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结束全调,遥承首句之意,并使得词人的情感最终有了栖息之所。这首词虚实相生,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既是悼亡,也是伤己,语言质朴无华,情感流转自如,浓郁哀婉之情一以贯之,读罢使人潸然泪下。
 
 
 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1】溪亭日暮,沉醉【2】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3】深处。 争渡【4】,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北宋灭亡后,辗转流落于浙江金华、绍兴一带,晚景凄凉。以词著称,自成一体,时人号“易安体”。有《易安词》,一名《漱玉集》。
【注释】
【1】常记:长久记忆。
【2】沉醉:大醉,也有“沉醉”一说。
【3】藕花:荷花。
【4】争渡:这里指奋力划船。
【点评】这是李清照脍炙人口的佳作之一。词人用白描的艺术手法,为读者再现了一幅溪亭畅游的动人画卷,不啻为一首大自然的绝妙赞歌。词作语言朴素凝练,在寥寥数语中塑造出了一位活泼天真、风姿潇洒的少女形象。这首格调清新、意境优美、意味隽永的小词将读者带入了愁苦悲怨以外的别样艺术天地。
 

周密《玉京秋》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1】一解。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2】凄切。碧砧度韵,银床飘叶。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3】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4】。翠扇恩疏【5】,红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寄西楼淡月。

【作者】周密(1232-1298?)字公瑾,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宋亡不仕。其词讲究音律,文词精美,与吴文英(梦窗)齐名,人称“二窗”。

【注释】

【1】夹钟羽:古代七十二宫调之一。

【2】蜩:蝉。

【3】蛩:蟋蟀。

【4】琼壶暗缺:本王敦事。《世说新语》载,敦咏“老骥伏枥”以铁如意击节而唾壶尽缺。周邦彦“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浪淘沙慢》)用写别情。

【5】翠扇恩疏:本汉班婕妤事。其《怨歌行》有句云:“弃捐匣笥中,恩情中道绝”(《文选》卷二十七)。

【点评】《玉京秋》是周密自度曲之一,宫调属夹钟羽,词咏调名本意。赋秋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吟诵的主题之一,这阕词即是围绕秋思展开。作者起笔非常雄健,令人想到“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等诸多名句。“碧砧度韵,银床飘叶”,八字上下对仗,上联写秋声,下句写秋色,十分贴切题意。在一片寂寥秋意中词人轻采凉花,时赋秋雪,联想起许多前尘往事,蟋蟀的鸣声之中寄寓了作者一腔“年少轻别离”的怨意。过片“客思吟商还怯”,将词人的情感进一步升华。琼壶暗缺、翠扇恩疏分别用晋王敦与汉班婕妤的故实,而“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更是将自己年华虚度,明珠弃置的感慨一并寄与结句的楚箫淡月之中,从而使整首词意境浑灏深远、意味无穷。整首词作由上片的别离之叹衔接至下片的功名未成之叹,感慨转深转浓,立意高远,超出普通意义上的秋思之作。陈廷焯云:“此词精金百炼,既雄秀,又婉雅”(《白雨斋词话》),推许备至,足见其影响深远。

上一条:《孟子•梁惠王》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0531-82769210  邮编:250022

Copyright 济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2019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