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舜耕书院 >> 书院风采 >> 正文

【云尘子专栏】中庸说解(第二十四章)

2013-05-28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   点击:  

第二十四章前知章

原文: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1)。国家将兴,必有祯祥(2);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3),动乎四体(4)。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注释:

(1)前知:使自己事先知道未来的趋势。(2)祯(zhen1)祥:祥瑞的征兆。(3)见(xian4)乎蓍(shi1)龟:在用蓍草算卦或用龟甲占卜时显现出来。(4)动乎四体:对人体四肢会有所触动。

译文:

具有了最高的真诚之后,可以使自己事先知道未来的趋势。国家将要兴盛,一定会有祥瑞的征兆;国家将要衰亡,一定会有妖魔孽障之类的东西出现。这种征兆会在用蓍草算卦或用龟甲占卜时显现出来,会对人体四肢会有所触动。祸福将要到来的时候,如果是善的,一定会事先知道;如果是不善的,也能事先知道。所以说具有了最高的真诚之后就好比神灵一样。

朱注: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见,音现。祯祥者,福之兆。妖孽者,祸之萌。蓍,所以筮。龟,所以卜。四体,谓动作威仪之闲,如执玉高卑,其容俯仰之类。凡此皆理之先见者也。然惟诚之至极,而无一毫私伪留于心目之间者,乃能有以察其几焉。神,谓鬼神。)

说解:

最高的真诚,不需要理智的参与,更没有私心、名利欲望的搀杂。凭借理智,只能是技术性的操作方式,但是,人世间乃至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及其变化运动方式,并非人类的理智所能全部掌握的,更不是个人所能全部了解的。然而,人的本心本来就是与天地宇宙相通的,而且是相互感应的。任何事物以及任何人,都是处在时间和空间所构成的某一个位置上,这个位置联系着过去与未来,联系着四面八方,联系着我们能够感受到的,也联系着我们所不能感受到的,所以,宇宙间不存在任何互相之间毫无关系的两个事物。当我们把个人的乃至群体的名利、好恶抛开的时候,所留下的就只是自然而然的本心,过去的一切会留下痕迹,未来的一切会显示出征兆,由此而事先知道未来的趋势乃至未来的事情,也就成了可能。

国家的兴盛与衰亡,都不是忽然之间的事情,而必然有前因后果。在天地之间,阳气上升的时候,天气即将温暖,阴气上升的时候,天气即将变得寒冷,阴阳之气的变化是天地所显现的征兆。圣贤被尊重,道义被遵循的时候,国家必然是即将兴盛的时候,圣贤被诋毁,道义被违背的时候,国家必然是即将衰亡的时候,圣贤与道义地位的升降是国家兴亡的征兆。相对来说,这些征兆是比较容易被感知、被认识的,只是常常会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或轻视。至于龙凤出现,麒麟降临之类的祥瑞,妖魔的出现,孽障的横行,灾异的频繁发生之类的征兆,则更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然而,被人忽略却不等于就不会发生。预知这些,其目的是为了趋吉避凶。如何趋吉避凶?虽然说天地之道不可违,但是,人却不是毫无作为的。人可以事先预防,事先找到解决与对应的方式方法。

至诚之人,通过本心就可以预知未来之事。我们的成语中有“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可以说,“精”能“聚”为“一”,则能与“神”来相“会”,“心”能“专”到“至诚”,则能使“志”与“心”合而为一。有时,也可以通过算卦占卜而显现出来。蓍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像竹子一样分节,可以采来制作成50根蓍草棒,根据一定的方式方法而起卦,然后根据卦象来得知吉凶,这是算卦的方式。龟是多年生的动物,按照某种方式方法得到大龟的腹甲,用烧烤之后的工具在龟甲的相应位置灼烫,龟甲便会出现裂纹,然后根据裂纹的方向、长短、形状等等得知吉凶,这是占卜的方式。无论是算卦还是占卜,如果有个人好恶之情或功利之心搀杂,都难以准确,因此,必须以至诚为前提。投石入水,水生波澜,以石击地,地面岂无震动?蚂蚁搬家蛇过道则大雨必来到,蚂蚁与蛇尚且能预知,何况是人呢?所以,世事变动,人的四肢也会有所反应,好比未被火烤到之前便能感到热气,未接触冰雪之前便能感到冷气。但是,我们为什么会经常失去预知吉凶的能力呢?因为我们的心经常被外在的一切所遮蔽,因而不能达到“至诚”的状态。

祸福出现之后,便已经无可挽回了,所以,只有在祸福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事先预知,才能因势利导,才能防患于未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这样的“先知者”,而都是“事后诸葛亮”,都只会“亡羊补牢”,那就像用百姓做试验一样,万一侥幸成功了就大家一起庆祝,一旦失败了只好玉石俱焚,这样怎能算是治国平天下之道呢?只有达到“至诚”之后,才能心物合一、天人感应。《周易·文言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不要理解为这只是为了赞颂达到“至诚”的“圣人”、“大人”,应该认识到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达到“至诚”之路上迈进,这个路便是“明心见性”之路,也是“致曲达诚”之路,这个“至诚”的境界并非只有成为圣人之后才能具备,在我们没有任何思虑的时候,我们的心本来就是“至诚”的,我们的修养所需要的只是使这个“至诚”能够恒久不被任何事物所遮蔽,所以,首先要从自己的“至诚”做起。其二,“至诚”的修养是永无休止的过程,任何人不能自己认为已经达到了“至诚”,自己一说便不再是至诚;敬畏圣人之言,见贤思齐,贤贤而且任贤。

(责任编辑:薄其一)

上一条:【云尘子专栏】中庸说解(第十九章)

下一条:【云尘子专栏】中庸说解(第二十三章)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0531-82769210  邮编:250022

Copyright 济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2019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