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舜耕书院 >> 书院风采 >> 正文

【云尘子专栏】大学中庸说解(十二)

2011-11-01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   点击:  

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1),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2)。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3),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4):“如保赤子(5)。”心诚求之(6),虽不中不远矣(7)。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注释:

(1)教(jiao1):教化。(2)成教(jiao4):形成教化。(3)弟(ti4):同“悌”。(4)康诰(gao4):指 尚书·周书·康诰 。(5)如保赤子:《尚书》原文“如”作“若”。像保护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保护民众。(6)心诚:心里诚心诚意地。(7)虽(sui1):即使。中(zhong4):符合。

译文:

所谓要使诸侯国得到治理,一定要先使士大夫封地内的百姓有见贤思齐之心,其意思是,对于士大夫不能行教化却能够教化众人,没有这样的事情,所以,君子不离开自己的封地却能使诸侯国的教化风行。孝道,是用来在君王之下做事的原则;悌道,是用来在长者之下做事的原则;慈爱,是用来差使众人的原则。《康诰》中说:“就好象保护婴儿一样。”心中真诚地这样去做,即使不能完全达到也相差不远了。没有先学会怎样生养子女然后再出嫁的事。

说解:

要想治理好诸侯国,需要从提高士大夫的道德修养开始。一个连自己的封地也治理不好的人,不可能会把一个诸侯国治理好;一个连自己的家族问题都处理不好的人,不可能会把一个国家的事情处理好。实际上,士大夫治理封地、个人处理好家族事情,与诸侯治理国家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是把治理封地、处理家族事情的原则推广到更大的范围而已。

把如何孝敬父母推广到对待国君之事上,把如何对兄长谦虚的原则推广到对待尊长之事上,把对待子女的慈爱之心推广到对待民众之事上,治理国家的方法也就知道了。孝敬父母,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只顾顺从父母,而是真诚地敬重父母,同样道理,对国君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只顾顺从,也只是依据本心而真诚地对待国君。对待尊长、对待民众,也只是需要诚敬之心。

刚刚出生而浑身通红的婴儿,本性善良而无任何污染,父母如果不用名利去影响他,而又真诚地去保护他,孩子便能保持心理健康,不背于道义。如此真诚地对待民众,不用名利之心去诱惑、怂恿民众,民众也就不会成为禄蠹,不会利令智昏。这是不是不容易做到,而只是做不做的问题。只要有此心,并且真正去做了,也就能越来越接近道义。

母亲养育子女,也只是像对待自己一样真心呵护而已,不是先找个孩子做个养育孩子的练习然后再出嫁。官员保护民众,也只是真诚地推己及人,而不是先进行一番保护百姓的训练然后再去做官。一个自身没有修养的母亲,难以养育好子女;一个自身没有修养的官员,难以保护好民众。自身修养好了,无论是母亲养育孩子,还是官员保护民众,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原文:

一家仁,一国兴仁(1);一家让(2),一国兴让;一人贪戾(3),一国作乱。其机如此(4)。此谓一言偾事(5),一人定国(6)。尧舜帅天下以仁(7),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8),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9),而后求诸人;无诸己(10),而后非诸人(11)。所藏乎身不恕(12),而能喻诸人者(13),未之有也(14)。故治国在齐其家。

注释:

(1)兴(xing1):兴起。(2)让:谦让。(3)贪戾(li4):贪婪、乖张。(4)机:关键。(5)一言:一句话。偾(fen4)事:败坏事情。(6)定国:使国家安定。(7)帅:率领。以仁:用仁道。(8)所令:所下达的政令。反其所好(hao4):背离自己所喜欢的。(9)有诸己:自己有仁善的行为。诸:“之于”的合音。(10)无诸己:自己没有不仁不善的行为。(11)非:非难,批评。(12)所藏乎身:自身所存之心。恕(shu4):宽容。(13)喻:使别人能够明白。(14)未之有:即“未有之”,没有这样的事。

译文:

一个士大夫能在封地内推行仁政,一个诸侯国就能有仁政振兴;一个士大夫能在封地内推行谦让,一个诸侯国就能有谦让之风盛行;一个人用贪婪乖张的态度行政,一个诸侯国会因此而造成混乱。修身治国的关键也就在此。这就是说一句话可以败坏事情,一个人也可以使国家稳定。帝尧和帝舜用仁道率领天下人,因而民众随后效法他们;夏桀和商纣用残暴之行带领天下人,因而民众随后仿效他们。执政者所下达的命令违背本心本性所喜欢的,因而民众就不会服从。因此君子自己有仁善的行为,然后再去追求别人也能拥有仁善;自己没有不仁不善的行为,然后才能再去责备别人的不仁不善。自身所存之心就没有宽容,却能使别人能够明白道理,没有这样的事情。所以治理国家在于要先使士大夫在封地之内能够见贤思齐。

说解:

过去的士大夫,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执政者之下的各级官员,各级官员没有仁德之心,不行仁德之政,国家还能有仁德之心、和谐社会吗?各级官员自己不谦让,却贪婪乖张,国家还能避免傲慢、贪婪、乖张吗?因此,最高执政者不能不重视各级官员的道德修养,已经在官员之位上的人不能不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要选拔官员的时候更不能不重视道德修养。而其中的关键又在于,不能先去要求别人,而是要先要求自己,从自己的道德修养做起。

所处的地位越高,所作所为的影响也就越大,各个执政者都是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会和政治。执政者放弃自我的道德修养,做出违背道义之事,受到危害的不仅仅是自身,更会向上影响到整个国家,向下影响到所有百姓。执政者个人的言行,必然是关系重大的,对于事情的成败、国家的治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高执政者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各级官员也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最高执政者的个人修养至关重要,所下达的命令当然也至关重要。尧舜能行仁政,因为有个人的修身为基础,所以,不是利用仁政之名来为自己谋私利,能得到民众的效法与拥戴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假如没有个人的修身为前提,而想借用仁义之名来欺骗天下,必然把民众也引向虚伪欺诈。桀纣只知满足个人的私欲,必然贪婪乖张,在此情况下,却又要保住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就只能推行暴政,最终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

现实社会永远不会绝对的清醇,现实中也永远不会有一个完全符合道义的理想社会,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充满名利欲望的现实社会之中,所以,我们经常会对现实感到无奈,虽然满腹怨言却又选择随波逐流,甚至会同流合污。要成为中流砥柱,就要从自身修养做起,从担当起社会责任做起。自身没有修养,却要求别人有修养,引导出来的是虚伪风气;自身有修养,却不去担当仁义的责任,不能算是真正有修养的人。一个人自己收贿受贿、贪婪乖张,便没有资格再去责备他人、怨恨社会。责备与怨恨,都改变不了现实的浊恶,只有从自身修养做起,从自身言行落实,才能使现实提高清醇的程度。

有修养的君子,不需要自己刻意强制自己行仁义、存善心,因为如果内外不一、言行不一,如果不是以仁为己任,本来就不能算是合格的君子。君子依据本心本性去做,又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担当起应有的责任,这是效法天道而自强不息的原则。君子不会去强求别人,而具有宽容之心。如果推行仁政的效果不好,只能反思自己的修养和言行是否还不够,而不是去埋怨他人、痛恨社会。君子不在内心把任何人事先设定为敌对者,就像大地不会抛弃任何东西而不去承载一样。这是效法地道而厚德载物的原则。没有仁德之心,不算是君子;没有宽容之心,也不算是君子。不合乎君子之道的执政者,要使国家和谐安定,是不可能的。

(责任编辑:王礼)

上一条:【云尘子专栏】大学中庸说解(十三)

下一条:【云尘子专栏】大学中庸说解(十三)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0531-82769210  邮编:250022

Copyright 济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2019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