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与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木风草海 >> 风与木 >> 正文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2012-04-06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   点击:  

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林徽因这个名字是在一本画册上。由于当时我尚年幼只觉得画册上的这个女子清丽可人、柔情似水并没有深究下去,因而也不知道林徽因到底是何许人物。直到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播出后,我才知道当年我在画册上看到的那个女子是与徐志摩、张幼仪、陆小曼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的人。但我也知道电视剧始终是一种演绎的艺术创作,其真实性确实有待推敲,因此我找到了陈学勇写的《林徽因传》希望能从中了解一个更为真实的林徽因。

1904年林徽因降生于杭州。原名林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来她为了避免与同时代另一位男性海派作家林微音名字相混,于1934年改为林徽因。

1918年,年仅十四岁的林徽因与梁思成相识于家中。据他们的女儿回忆父亲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第一印象是“……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中式短衫罩在长仅及膝的深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豆蔻年华的林徽因已是一位旷世美人,因此她身后如过江之鲫的追求者也不足为奇。

1920年,林徽因随父亲赴欧洲考察。在此期间林徽因游览了欧洲的名胜古迹,而且受到了一女建筑师的影响萌生了献身建筑事业的愿望。也是在这年林徽因与在剑桥留学的徐志摩相识。徐志摩随即对林徽因发起了热烈的追求,但林徽因未予回应。

1922年初,梁思成拜访林徽因,二人随即建立恋爱关系。但此时回国的徐志摩也未放弃对林徽因的追求,从此就注定了三人复杂的情感纠葛……

1924年,泰戈尔应邀来华,林徽因参加接待活动。为了庆贺泰戈尔六十四岁寿辰,北京文化界决定用英文演出泰戈尔的诗剧《齐特拉》,林徽因担任主角。这次与泰戈尔的会晤对林徽因在话剧创作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后来,林徽因创作了话剧《梅真同她们》被朱光潜先生称赞:“林徽因女士的轻描淡写是闷热天气中的一剂清凉散。”

同年,林徽因、梁思成、陈植一起赴美留学。由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即在美术系。林徽因、梁思成二人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于1928年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二人同意受聘于东北大学,为该校创办建筑系。当时整个系只有他二人可想他们所面临的艰难。她每每工作到深夜为学生修改绘图作业。第二年,林徽因设计东北大学校徽图案获奖并与梁思成考察、测量了北陵。

林徽因的才华是梁思成极为推崇的。梁思成在建筑上的建树,若没有林徽因的奉献是不可想象的。他坦然承认:“我不能不感谢徽因,她以伟大的自我牺牲来支持我。”林徽因不仅是丈夫的助手,她一直和梁思成完全站在同一平台上合作、切磋。卞之琳认为:“林徽因实际上是梁思成灵感的源泉。”

1930年,徐志摩因应邀听林徽因的演讲乘坐飞机却不幸遭遇坠机遇难。林徽因要求梁思成拣回一块飞机残片作为纪念。以及后来每逢徐志摩的忌日林徽因总是写文怀念徐志摩……这些始终被一些人认为是林徐之间存在暧昧的理由。但我却认为林徐之间更多的是在文学上的惺惺相惜的挚友的情感。徐志摩确实热切地追求着林徽因,可是也只是落花有意而已。林徽因是个理智且明智的人,虽然她留学国外受过现代的教育,也具有新潮的思想。可是她骨子里还是有着强烈的传统观念。试问一个当时已婚的她又怎么会在感情上与徐志摩纠缠不清呢?那是一条她无法逾越的鸿沟,从一开始就是。

还有一点就是林徽因和梁思成之间相濡以沫的感情难以撼动。这也是林徽因以自身告诉我们的一个婚姻法则——就是夫妻彼此需要坦诚、信任。从金岳霖1932年向林徽因示爱的事中我们就能看出。林徽因坦诚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梁思成并向梁思成袒露了她也爱上了金岳霖这个事实。最终三人达成共识,金岳霖选择退出,从此这三人的感情故事成了一段佳话。

林徽因的文学创作开始于何时尚难确认,大约是在30年代初开始涉足文坛。短短几年中奇峰突起,才华毕现。她的小说可谓是篇篇珠玑。《窘》是她的小说试作,然而她对主人公心理的细腻描写,整篇的意识流动,使我们知道心理分析的小说技法并非新感觉派所独擅。相隔三年发表的《九十九度中》更具有显眼的意识流手法,在当时得到了强烈反响,可谓是林徽因最负盛名的小说。萧乾曾赞誉说:“我甚至觉得她是京派的灵魂。”的确看似松散的篇章却把形形色色的社会底层人物刻画地淋漓尽致,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林徽因不仅仅只是个所谓的才女而已,她有的是社会的良心,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说起林徽因的成就不得不提到她的建筑业方面的努力。不得不说她在建筑学这条路上走得着实艰难,从一开始的求学到回国后从事建筑教育工作。她严谨、执着的治学态度让人动容。尤其是在八年抗战的艰苦时期,她毅然放弃了到国外避难的机会,拖着病重的身躯留在恶劣的环境里和梁思成一起记录、编写一部部建筑专业的论著。建国后,她承担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除此之外,她还是积极挽救景泰蓝的第一人。她与梁思成游历、考察了大半个中国古建筑遗址,那种锲而不舍、竭尽己力保护古物的精神着实令人佩服。有时候,我在想一个大家闺秀,一个肺结核患者,怎么能经受住这种艰苦的洗礼?!

正如她的诗中写到的那样:“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萤萤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宛转它飘随命运的波涌,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她珍爱生命、不愿苟且,从病重的她口中说出这番话显得更加掷地有声,她不愧是诗坛巾帼!但集美貌和智慧为一身的她最终还是走了,年仅51岁。她是一个美丽与哀愁的女子,她更是一个从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的、迈着丰盈、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的旷世奇葩!

(责任编辑:李雪溶)

上一条:姽婳将军传

下一条:味道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0531-82769210  邮编:250022

Copyright 济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