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坡汉墓简牍〈日书〉》与《战国纵横家书》连词比较研究
緒 論
一、選題的背景、意義
(一)研究背景
虛詞研究是古代漢語語法和語法史研究的重要內容,連詞作爲虚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漢語語法的重要手段。連詞研究涉及辭彙和語法兩大要素。相對於其他詞類而言,連詞的意義較虛,多由動詞、介詞、副詞等詞類進一步發展而來。這使連詞的背景異常復雜,連詞的研究一直進行得非常緩慢,在連詞的歷時研究方面尚未看到系統的著作。根據王力先生對古代漢語的分期,漢代處於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過渡時期,對這個時期的連詞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2000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孔家坡墓葬群中的8號漢墓,2006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一書公佈了這批簡牘的圖版及整理結果。孔家坡漢墓簡牘共700餘枚竹簡(包括有字簡和無字簡)和1枚木牘(《告地書》),共計13000字左右。其內容爲《日書》《曆日》和《告地書》,其中《日書》是主體,共 478 枚簡,另有未編聯殘簡45枚,劉國勝、李天虹等學者對部分殘簡進行了綴連。《日書》是古代日者用於選擇時日,趨吉避凶的數術類文獻。陳炫瑋認爲孔家坡《日書》避了漢高祖劉邦的諱,因此書寫於漢高祖劉邦在位時期,即公元前206-公元前195年這十二年之間。孔家坡《日書》作爲西漢初期重要的應用類文獻,實用性、口語性較强,具有重要的語料價值,但目前該語料的語言研究成果較少。高明《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日書〉虛詞研究》對其中的虛詞進行了系統研究,個别觀點需要重新審視;張國艷《簡牘日書文獻語言研究》概括了日書文獻的研究意義,並將孔家坡《日書》納入研究範圍,但幾乎未涉及孔家坡《日書》連詞的研究。
《戰國縱橫家書》1973年末出土於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寫在半幅絹帛上,共27章,11000餘字。其中11章內容可由《戰國策》《史記》的記載加以印證,另外16章所載內容無從考察。《戰國縱橫家書》講述了蘇秦等戰國縱 橫家的遊説故事。經過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的整理、注釋、校勘編輯成册。 整理者認爲帛書書法在篆隸之間,避邦字諱,可能是漢高祖後期或惠帝時,即公元前195年前後的寫本。2014年由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裘錫圭擔任主編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出版,對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40年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豐富了《戰國縱橫家書》的研究。《戰國縱橫家書》作爲西漢初期重要的古書類文獻,文學性、邏輯性較强,具有重要的語料價值。張兵《〈戰國縱橫家書〉文獻史料價值探析》肯定了其重要的文獻史料價值。但是目前對其語言方面的研究還較爲薄弱。
出土文獻保留了歷史語言原貌,有着傳世文獻無法比擬的優勢。孔家坡《日 書》與《戰國縱橫家書》都書寫於西漢初期,字數相近,均出土於故楚地且書成 眾手。但是兩者的連詞使用狀況差異頗爲明顯。兩部文獻分屬應用類典籍和古書 類典籍(簡帛分類情況詳見第六章),題材特點當是造成兩部文獻連詞差異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意義
出土文獻未經後世傳抄,較好地保留了歷史語言面貌。孔家坡《日書》與《戰 國縱橫家書》都書寫於西漢初期,字數相近,均出土於故楚地且書成眾手,但是 兩者題材不同,孔家坡《日書》屬於應用類文獻,《戰國縱橫家書》屬於古書類 文獻,兩種文獻的連詞使用具有較大差異,對其研究意義在於:
1.有利於促進孔家坡《日書》和《戰國縱橫家書》的語法研究。出土文獻保留了歷史語言原貌,出土地域、文獻成書時代明確,是語言斷代、分域研究的重要語料,而目前對兩者的研究多集中在歷史考證,文字訓詁方面,語言研究較少, 尚未見《戰國縱橫家書》連詞研究的成果。連詞作爲虛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 漢語語法的重要手段,對兩部文獻的連詞進行研究,有利於促進對兩部文獻語言 特點的認識,也可爲上古漢語專書連詞研究提供資料。
2.有利於豐富題材語言研究的成果,從而增强學界對題材語言研究的重視。孔家坡《日書》屬於應用類文獻,實用性、口語性較强,而《戰國縱橫家書》屬於古書類文獻,文學性,邏輯性較强。通過對兩種時空差異較小的文獻連詞進行比較,分析連詞使用差異,並討論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進而利用文獻語言的特點對學者的部分研究結論進行探討,不僅對應用性口語性材料的語言運用和發展規律研究有重要作用,也對同類型文獻的理解和歸納語言規律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综述
通過搜索中國知網、讀秀網與武漢大學簡帛網、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網、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西南大學文獻所、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網等出土文獻研究網站及張國艷《簡牘日書文獻語言研究》,對孔家坡《日書》和《戰國縱橫家書》的研究成果進行綜述。
(一)孔家坡《日書》研究綜述
孔家坡《日書》研究的論文有62篇。其中期刊論文14篇,輯刊論文8篇,碩士學位論文10篇,博士學位論文3篇,簡帛網站論文27篇。內容主要集中在補釋疏證、文字訓詁方面,辭彙語法研究較爲薄弱。
王貴元《讀孔家坡漢簡劄記》對《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的釋文進行了考釋,修正。陸續還有范常喜《孔家坡漢簡〈日書〉劄記四則》,陳斯鵬《孔家坡簡補釋》,解決或糾正了一些整理者缺釋、誤釋的簡文。陳炫瑋的《孔家坡漢簡日書研究》對在他之前的研究作了很好的總結。張顯成《〈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文字釋讀訂誤》對孔家坡簡牘的文字釋讀作了進一步的訂誤工作,糾正了一些整理者誤釋或誤植的簡文。何有祖《孔家坡漢簡叢考》對部分篇目的釋文重新作了訂正。張顯成、楊艷輝《孔家坡漢簡〈日書〉釋讀訂補》在認真查核圖版的基礎上,訂補了《孔家坡漢簡〈日書〉》整理報告的釋文問題25處,問題主要是文字隸定錯誤。同年,王强碩士論文《孔家坡漢墓簡牘校釋》充分吸收學術界已有成果,並參合己見,對孔家坡簡牘的三部分內容進行了全面校釋和疏證。這些考釋疏證,都豐富了孔家坡《日書》的研究。
對孔家坡《日書》的語法研究主要是對虛詞的研究,高明《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日書〉虛詞研究》以詞類爲綱,採用專書研究的方法,對《日書》中的副詞、介詞、連詞、語氣詞、助詞和詞綴進行了全面的描寫。重點調查了各類虛詞的語法功能、使用頻率和分佈特點等。
從辭彙方面研究的,如汪冰冰《孔家坡漢墓簡牘語詞通釋》以《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一書爲材料底本,在廣泛吸取學界考釋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傳世文獻對簡文中的字詞進行解釋。王竹勳《秦漢簡牘〈日書〉辭彙研究》以放馬灘秦簡、睡虎地秦簡、孔家坡漢簡爲中心對三種語料中的名詞、動詞、形容詞進行窮盡性描寫,以量化的形式對辭彙的義項進行分類匯總,並考察了《日書》文獻普通詞語中的復音詞和同義詞,勾勒出了《日書》辭彙的基本面貌。
(二)《戰國縱橫家書》研究綜述
《戰國縱橫家書》研究的論文有63篇。其中期刊論文34篇,輯刊論文8篇,碩士學位論文10篇,博士學位論文3篇,簡帛網站論文8篇。內容主要集中在補釋疏證,文字訓詁方面,辭彙語法研究較爲薄弱。
對《戰國縱橫家書》的研究,最常見的是對文獻中出現的疑難字的考釋。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三)》對帛書文本進行了文字校訂和釋讀。裘錫圭《讀〈戰國縱橫家書釋文注釋〉劄記》也對帛書中比較難以理解的字句做出了詳細的解釋。王貴元《馬王堆帛書文字考釋》和《馬王堆三號漢墓竹簡字詞考釋》對很多難以理解的字詞進行了考釋,這對於我們準確理解帛書文本含義具有重要意義。蕭旭《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校補》對文本內容進行了校證補釋。張淑琳《〈戰國縱橫家書〉注釋》,利用古代漢語字詞考釋的相關工具書對全文重要字詞作出可靠的釋義,爲我們閱讀帛書文獻提供重要的參考工具。吴偉元《〈戰國縱橫家書〉與《戰國策》文字辭彙比較研究》將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進行文字辭彙比較研究,對於改正某些訛字有重大意義。白於藍《戰國縱橫家書“頳”字考》,從字形分析入手,佐以歷史典籍,結合整體文義,對“頳”字進行了準確嚴密的考釋,爲相關語句給出準確的解釋,對我們準確理解帛書文本具有重要意義。吴雲燕《馬王堆漢墓帛書通用字研究》,從今天的角度出發,根據假借字、古今字等都可以交互通用的現狀,提出“通用字”的概念,概括出文章研究的集中用字現象。
語法學分爲詞法和句法兩個部分,詞法的研究範圍包括詞類和各類詞的構成,句法的研究範圍是短語、句子的結構規律和類型。目前,對《戰國縱橫家書》的詞法研究,主要有對某類詞的研究和對某個具體詞的研究。對某類詞研究的有吴媛媛,胡宗華《〈戰國縱橫家書〉中介詞比較研究》運用統計和分析比較的方法,以介詞的語法特點和語法功能爲切入點,對書中出的介詞進行比較研究,歸納出帛書中介詞的特點。謝小麗《〈馬王堆漢墓帛書(三)〉虛詞整理》對其中的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進行了統計分析,總結其中的虛詞使用特點。王添羽《〈戰國縱橫家書〉代詞研究》對其中的代詞進行窮盡性的整理和分類,對其中出現的人稱、指示、疑問代詞進行描述性研究,根據研究結果總結帛書中出現的代詞的用法和其語法特徵。姚永娜《〈戰國縱橫家書〉副詞研究》選取了《戰國縱橫家書》四類副詞:程度、時間、範圍、否定副詞爲研究對象,分章對每類副詞的使用面貌進行詳細的描寫與語法功能特點的分析,最後對四類副詞的語法、語義方面進行綜合對比,總結《戰國縱橫家書》副詞的特點。李可繁《〈戰國縱橫家書〉動詞研究》以動詞爲切入點,從語義角度和語法角度對《戰國縱橫家書》動詞進行了系統梳理。對某個具體詞進行語法研究的有曾曉潔、柳菁《〈戰國縱橫家書〉“之”字用法考》對“之”字的用法進行了窮盡性的統計分析,並對“之”字的特殊用例作了簡要分析。吴媛媛《〈戰國縱橫家書〉與〈戰國策〉中的否定副詞“不”》,得出了隨着語言的發展,否定副詞“不”使用頻率在不斷提升,使用範圍也日趨普遍、廣泛的結論。栗延斌,王倫《〈戰國縱橫家書〉中“其”字用法考》認爲“其”作爲代詞使用頻率最高,作爲副詞使用頻率不高,作爲連詞使用仍處於萌芽階段。吴媛媛,陳大志《〈戰國縱橫家書〉中的“以”字研究》,分析了“以”作爲介詞、連詞的用法及功能。王中宇,陳曉東《〈戰國縱橫家書〉“之”字用法研究》通過對“之”字分佈的統計和比較,認爲“之”的詞性有三類:一爲動詞,二爲代詞,三爲介詞。對《戰國縱橫家書》中句法進行研究的有李紅《〈戰國縱橫家書〉兼語式研究》將其中的兼語式從形式上劃分爲兩類:一是“典型性”兼語式,即由“使令性”動詞充當動詞,二是“非典型性”兼語式,即“以……爲……”等構成形式。李思瑤《〈戰國縱橫家書〉狀語研究》對其中的狀語做了比較全面的描寫和分析,從語言發展角度分析該書中狀語的使用情況,總結出《戰國縱橫家書》中狀語獨用、合用及與之相對的中心語特點。
從辭彙方面研究的,如鄭茜《〈戰國縱橫家書〉社會稱謂研究》,從稱謂角度,對《戰國縱橫家書》的社會稱謂進行分類考察,主要考察其中的交際稱謂和官銜稱謂。李雲艷《〈戰國縱橫家書〉單音節同義詞研究》,對《戰國縱橫家書》單音節實詞同義詞進行梳理歸納,詳辨差異,探討其中單音節同義詞聚合的歷史演變規律及形成原因,比較客觀全面地展示該書單音節實詞同義詞的面貌。
(三)出土文獻連詞研究綜述
目前,也有不少學者將目光放在了出土文獻連詞研究上。李傑群《連詞“則”的起源和發展》考證了西周金文中“則”的本義應該是“劃分”,而不是“刻畫”,論述了“則”從“按照等級劃分”之義引申爲“法則”“效法”,再虛化爲承接連詞的演變過程。吉仕梅《〈睡虎地秦墓竹簡〉連詞考察》對其中的27個連詞進行了分詞考察,然後對連詞的特點進行了對比分析。張國艷《居延漢簡連詞調查》對其中24個連詞進行了考察,分析了用法特别的連詞,認爲《居延漢簡》連詞多繼承先秦漢語而來。張鈺《郭店楚簡“斯”“此”“安”的連詞用法考察》申明了郭店楚簡中的“斯”全部用爲連詞,“此”“安”部分用爲連詞,糾正了有些學者把郭店楚簡中的“斯”“此”全部看作指示代詞,把“安”解釋作别義的不當做法。武振玉《兩周金文中連詞“則”的用法研究》認爲兩周金文中的虛詞“則”均當視爲承接連詞,具體有三種用法,出現於具有順承語義關係的語句中幫助表示時間上的承接,出現於假設復句中幫助表示事理上的承接,出現於具有對比關係的復句中幫助表示對待關係。張玉金、莫艾飛《戰國時代連詞“與”研究》認爲連詞“與”應源於“跟隨”“在一起”義的動詞,其間經歷了由動詞到介詞再到連詞的語法化過程,並論證了戰國時代在南方用並列連詞“與”,在西方用並列連詞“及”的現象。馮亞麗《春秋出土與傳世文獻虛詞“及”的研究》通過窮盡式方法,找出春秋時代出土與傳世文獻中的虛詞“及”,並對其進行分類研究,描寫春秋時代虛詞“及”的用法,進而總結出春秋時期虛詞“及”的語法特點。張玉金《出土先秦文獻連詞的起源與發展》利用出土先秦文獻,探討了先秦漢語連詞的起源,歷時發展以及地域性等問題,揭示了先秦漢語連詞發展演變的原因和規律,還比較了先秦出土文獻中連詞和傳世文獻中連詞的異同。皮家灣《睡虎地秦墓竹簡連詞研究》對其中的連詞進行了封閉式窮盡性系統地歸類整理。
劉淩對文獻類型與連詞使用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探討,爲連詞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她的《戰國楚簡連詞研究》對全部連詞進行分類考察,並探討楚簡連詞語法功能和語義關係的密切關聯,創新之處在於他將楚簡文獻分爲古書類和應用類進行比較,認爲文獻類型和文獻內容影響連詞使用。他的《戰國楚簡應用類文獻中連詞的文獻分佈特徵——兼論連詞與文獻類型的相互選擇》通過比較應用類文獻與古書類的郭店簡的連詞使用,以及比較應用類文獻內部的連詞分佈,發現文獻類型和文獻內容,對連詞使用起決定作用,而文獻內容和表達程式因素,對應用類文獻的連詞使用具有重要影響。他的《虛詞研究中應重視題材差别因素——以戰國楚簡虛詞研究爲例》强調了虛詞研究應重視文獻題材差别,認爲忽視題材差别的語法研究是不科學的。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孔家坡《日書》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文字疏證補釋方面,語法、辭彙的研究比較薄弱,虛詞研究成果較少,專門研究連詞的更是沒有,而《戰國縱橫家書》語言學研究成果相對較多,但語法、辭彙研究並不豐富,缺少專門對連詞的研究。目前,出土文獻連詞研究開始關注文獻類型與連詞使用之間的關係,爲連詞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角度。
三、研究方法及創新
(一)研究方法
本篇論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數量統計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先用數量統計出兩種文獻中的所有連詞,並統計這些連詞在書中的使用情況,然後對這些連詞進行定性分類,統計出不同類别連詞的數量和使用特點。
2.窮盡描寫法。對兩種文獻中的連詞進行窮盡性地描寫、分析,試圖全面展現不同類型的每個連詞的使用情況和語法特點。
3.比較法。對兩種同時期不同題材的出土文獻連詞從連詞數量、使用頻次、連接成分、連詞種類、句中位置、音節特點等方面進行對比,通過差異,來探討文獻類型和文獻內容,對連詞的影響,進而探討題材研究的必要性。
(二)論文創新
1.孔家坡《日書》是西漢初期的應用類文獻,《戰國縱橫家書》是西漢初期的古書類文獻,兩者都具有重要的語料價值,而目前對兩者的研究多集中在歷史考證,文字訓詁方面,語言研究較少,語法研究更是薄弱。連詞作爲虛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漢語語法的重要手段,對其連詞進行研究,有利於促進兩種文獻的語法研究。
2.通過對應用類和古書類兩種文獻連詞的對比研究,探討題材語言研究的必要性。孔家坡《日書》、《戰國縱橫家書》是具有諸多共性的不同題材的兩種出土文獻,但兩者的連詞數量、使用頻次、連接成分、連詞種類、句中位置、音節特點等方面存在不同。論文通過探討文獻內容和表達程式對連詞使用的影響,進而探討題材語言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進而利用文獻語言的特點對學者的部分研究結論進行探討。
编辑:赵露晴 初审:刘雯 复审:俞林波 终审: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