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瑞桓

于瑞桓简介
发布日期:2025-01-14   点击:

在所有写作体裁中,我最喜欢写散文随笔,这种文体不像新闻写作有时效性限制,也不像诗歌小说需要有超强的虚构想象力。它可以如实写,但又可以把自己的所感所悟嵌在字里行间。这对于喜欢研究历史的我,尤其适合。因为很多的事很多的经历,只有经过岁月的沉定,它的价值才会逐渐浮现出来,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会悟得更透。例如,《念父》是为祭奠我逝去的父亲而写的,父亲是20191119日去世的,而写这篇文章则到了22年的6月;《珍珠泉的秘密》是写五十来年前,少儿时的我在珍珠泉生活过的那段记忆;《红楼梦》系列文章更是在读了这部著作近半个世纪后才动笔。

虽然散文写作有滞后性,但只要有写作的意念,就会让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斑斓看到奥妙,感受到和你共振的频率,触摸到它的热度。人常说:手不写三日而疏,而我写作却一直时断时续,开始写散文是在90年代初,先后在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济南时报、泉城周报,山东电视报、作家报上发表了数百篇散文。大致分两类:一是记人记事;二是写读书随笔。实录与感悟想结合,希望能用文字把这个时代独有的风貌,世故、感悟记录下来,和老师同学们分享。

撰稿:于瑞桓  编辑:高芳荟  终审:范丽敏


 

下一条:《没有“王”也能炸——最会“出牌”的紫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