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瑞桓

《珍珠泉的秘密》
发布日期:2025-01-14   点击:

小时候住在珍珠泉院里时,院子的红大门平日常常是关闭的,工作人员和住家进出都是走大门上套着的小门,只有开大会或有车出入时,大门才敞开。所以那时的珍珠泉对于大多数济南人来讲,都是只闻其大名见其真容。也正是由于这种半封闭的状态,使得那时的珍珠泉也确实有些与一般公园不太一样的地方。

六七十年代的珍珠泉中建筑物很少的,除了一座清代巡抚大殿和一处二进的海棠园,再就是一个大礼堂和三座红砖小楼以及零星的几处平房,所以偌大一个园子,就是水与植被和动物的天堂。清澈见底的泉池中,一串串水珠永不间歇汩汩冒出,一米多长的大鲤鱼,多到不可胜数,甚至有的得有二米以上,常有调皮胆大的男孩跳到水中骑鱼,弄出一幅珍珠泉版的年画——男童骑鱼图。但实际中的骑鱼,鱼可不像画上那样抬头翘尾的与孩童默契配合,它们会不停的使劲的摆动着大尾巴,坚定的要把骑它的孩子掀到水里去,而那些皮孩子为了不被甩下去,死死抱鱼的头,这样较量的最结果往往是男孩子们的屁股被鱼尾扫出一道道血印,不得不败下阵来,大鲤鱼以无声的方式向人类骄傲的宣告:珍珠泉中的王者只能是我们这些大鲤鱼。女孩则没这么大胆,最多就是翻过池塘的铁栅栏,用盆子或纱网捞虾。用盆子捞虾,确切的说应该叫扣虾,因为只有把盆子紧贴着池壁下滑,再突然一翻,藏在石缝里的虾才会被吸出来。现在想想一个八九岁且不会游泳的女孩,竟敢翻过一米多高的栅栏,在至少5米深的池塘边,仅靠一只手抓着栏杆干这活,放在今天看,这胆量之大是难以置信的,而在当时大家却丝毫都没有过半点恐惧,只是觉得好玩。那时的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大胆呢?主要是我们的父母很少给我们恐吓教育,相反我妈妈倒常说珍珠泉有神,从来没淹死过人。其实淹死人本就是个小概率事件,接近自然也不等于危险概率就大增,否则太平洋上只能在船上生活的居民,被淹死的比例该最高,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自然会掌握更多的保护自己的本领和意识。不过或许,珍珠泉也确实是一方宝地,要不金代开始就有显贵在这里建府邸做巡抚呢。康熙三次来济都驻跸在珍珠泉,乾隆来了一次,也像他爷爷一样在此下榻,虽有传播甚广的风流皇帝与大明湖畔夏雨荷一夜情的佳话。夏雨荷的故事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但这位年号寓意“天道昌隆”的“乾隆”,不仅给珍珠泉留下了“济南名泉多,其中谁巨擘?趵突与珍珠”的句,还御笔亲题了《戊辰上巳后一日题珍珠泉》,后来御笔被刻成御碑,从此乾隆这一真迹就一直立于珍珠泉池的东北角小时候的碑是裸露着的,随便爬随便摸,也常有人来拓片,所以碑总是黑乎乎的。1999年驻在这里的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为其修建了碑亭,后来又罩上玻璃,结束御碑任风雨剥蚀的历史。清代光绪十二年到十七年(1689-1886)在这里当过巡抚的张曜,还被百姓封为了“大王”,也即黄河水神。善写神魔鬼怪的蒲松龄(字留仙)说珍珠泉是“官僚圣地有佳名”,看来珍珠泉的风水的却不一般。一个地方的风水好,按中国传统文化来看,自然也就会多多少少的带有些神秘色彩。

这个“明珠百琲谁所穿”的奇泉之院除了鲤鱼超大的奇观,还栖息着一种北方少有的大鸟——池鹭,这种鸟也叫红头鹭鸶,它们每年4月从南方飞来,只落户在珍珠泉,他们的巢穴,就坐落在我家门口那几棵上百年的大树上,白天它们出去觅食,晚上回来,夜间常听到它们落下时发出的巨大声响。说是外出觅食,但会不会是晚上趁池边没人时,捕池中的鲜美的鲤鱼饱腹呢珍珠泉中的鱼实在太多了,民国时期山东省府主席韩复榘的次子韩子华在《一代枭雄韩复榘·故居杂忆》中就写到“池成正方形,四周以铁栏,水深一丈余,清澈见底,池内数百条大鱼”可见珍珠泉的鱼多鱼大,是有历史的了。不知是什么缘故,那时食堂也会偶尔做一次珍珠泉的大鲤鱼,一条鱼整着做,又粗又长,每个家买一小骨碌就够吃了,清凉泉水中自然长大的鱼,那肉质之鲜美迄今回味仍会垂涎。韩子华是19301937住在珍珠泉,他也有在边抓小虾的经历,但不知是不是他也像我一样翻过栅栏摸虾,不过从他记述中可以证明——铁栅栏那时就有了这铁栅栏要是没有更换过,到70年代至少也有四十多年历史了,那摇摇晃晃的栅栏从没断裂真也真是万幸,无怪乎,我老妈说有神灵。池的南岸居中还有一颗古榆树,主干1/3都空了,但树冠却一直很茂盛,分枝伸向池中央,我们经常爬上爬下,居然也没断。空了的主干中有很多朽而不腐的木头,抠下来,过年放爆竹时点火用,像艾柱,快灭时吹吹又着了,即方便又安全。可惜这棵承载着我童年记忆和快乐,见证过无数次历史变迁的老榆树,修建浮玑亭时给伐了,但不管如何,好在泉一直都在,这是大自然赋予济南人多么珍贵的礼物。顺便说一下,有很多人的文章把“浮玑亭”写成“浮矶亭”,这是不对的。“矶”是水边突出的岩石或江河当中的石滩,与珍珠没有半毛钱关系,而“玑”是不圆的珠子,站在亭上往下看,一串串从水底冒出的泉水真很像不圆的珠子,那这亭子可不就是浮在珠子上一样。

珍珠泉的“泉”,像扯不断的珍从沙际间直直的往上涌,也难怪人们会编出“珍珠”是舜帝的二个妃子——尧帝的二个女儿:娥皇、女英的眼泪所化传说。据传,当时山东大旱,娥皇、女英祈雨,膝盖都跪出了血,而雪上加霜的是,此时又传来了舜帝病倒于苍梧的消息,娥皇、女英只得泣别父老乡亲,可就在临别时泉水奇迹般的涌了出来:有诗云,“娥皇女英异地别,化作珍珠清泉水”。

其实传说毕竟是传说,珍珠泉的神秘更多的是与它自明代以来就是达官显贵的官府和政府驻地有关,这种地方,在历史的动荡中自然会有些不一样的经历。珍珠泉大院在明末被清兵焚毁过,作为明代的德藩故宫——德王府,被清兵焚毁是在劫难逃的;192853日,日军占领济南城,制造了“五三”惨案,其炫耀武力的入城仪式就在珍珠泉院前举行的;1937年冬,日军大举进攻济南,时任山东主席的韩复榘弃城逃离前,下令一把大火烧毁了院内大部分建筑。这一次次浩劫记述下珍珠泉与一般公园不一样的过往。七十年代,珍珠泉泉池做过一次清理,出于小孩的好奇,总以为会发现涌泉的秘密,可抽干水的池子底只有泥沙,没发现通往地下龙宫的通道。但清理泥沙时却挖出了一些锈蚀了抢这些武器是哪个时代的不得而知:一是那时太小,武器知识知之甚少;二是这些东西很快就被收走了,以免散落民间带来危害。珍珠泉清代做过巡抚,辛亥革命后做过督府,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做过蒋介石北伐军司令部,解放战争时做过解放军的临时战伤医院,所以泉池里有武器也就算不上什么神秘的事。但在埋有武器的泉水里骑鱼摸虾,却有着历史不可言说的奇妙。

在这个大院里除了传说和历史的奇诡,还有一个我自己的小秘密巡抚大堂一度是被用作大会餐厅的,餐厅后面有条河,餐厅的“下水”从一个很的口流入河水中。可供几百人吃饭的地方,“下水”自然很丰盛,上学时拿一个小篮子,里压上块石头用绳子放口的下方,放学时就会收获满满一篮子小草鱼,把这些小鱼剁碎了鸡,母鸡多产蛋公鸡更威武,我喂的大公鸡不仅别家的公鸡怕,连院里的小孩也怕,它尽职尽责的守护着属于它的母鸡们。奇怪的是有一天它莫名其妙的死了,要说是瘟鸡,可别的鸡并没死要说有人下毒,觉得也不至于,那时住在院子里的人很少,而且都是机关的工作人员,所以这鸡的死也姑且个大院里的神秘事件吧!因为珍珠泉院里有很多动物,被蛇或其它什么动物毒死也说不定。院里的动物除了鸟以外似乎都很隐蔽,只有大雪过后,看雪泥鸿爪才知道昨夜曾有不止一种不知名的动物曾在家门外一游

现在的珍珠泉大院好多建筑都是在过去的林子上建的,很多动物们肯定早已经搬迁了我小时住房子就是现在的珍珠泉宾馆所在地,为了建宾馆,家门口那二棵不知多少岁、天天为我跳皮筋当举绳者的老树也被砍伐了还有我家的北窗边有一个很隐蔽的防空洞入口,口虽不大,但却很幽深,四通八达,根本就没有尽头一样。一群孩子举着火把在完全漆黑防空洞中探秘,比现在娱乐型的迷宫可好玩、刺激多了。过去防空洞属于秘密军事工程,从现在开放了的人防商城看,珍珠泉的防空洞应该是和它们相通的,怪不得屡次探秘都没有走到过头。小时候感觉这地下建设比地面上的建筑还结实:宽阔的主干道,二侧都是像陕北窑洞一样的房间,全部是砖砌石灰墙,冬暖夏凉。这个防空洞的入口现在早已在珍珠泉宾馆的地基里了,不知盖楼时怎么处理的,要是填了也真很可惜。虽然经过近半世纪的变迁,珍珠泉早已不是儿时的样子,但这个院子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刻进了童年的基因里如今搬到佛惠山下,每每上山,对山上的一草一木依然是心生欢喜,这份对大自然的挚爱,是少儿情愫的延续,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无论遇到何种不易,只要到大自然中走一走,都会如饮甘饴这份少儿时代珍珠泉水赐予我的快乐性格的神秘源泉,像珍珠泉中的“珍珠”生生不竭。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不过是天地间的过客,愿上苍赐予泉城人的这份珍贵礼物——像珍珠一样的泉水,能永远不停的汩汩流淌,滋养这方土地和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撰稿:于瑞桓  编辑:高芳荟  终审:范丽敏


上一条:《没有“王”也能炸——最会“出牌”的紫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