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舜耕书院 >> 经典导读 >> 正文

《论语》讲座稿258《卫灵公》024(2020.08.18)

2020-09-09   作者:   来源:   点击:  

《论语》讲座稿258《卫灵公》024(2020.08.18

【学友好!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今有QQ群微信群共计388个,皆由本人逐一贴发;群数众多,故一次发出全文。文稿乃宗来自学所撰,应邀方来贴发于贵群,不参与群聊,若有垂询,可随时给宗来留言待答。以往文稿均在QQ空间日志,任凭浏览转发。每周两次,周二论语,周日诗经,若有事耽误,日后必补。】

{15.2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在于“求诸己”;求学修德,己之事也。志与学者,方能知他人之所不知,能他人之所不能,非以此炫耀傲慢于人,而在于如此方能于是非难辨之际能辨明,于患难难救之际能救助,于众人皆醉之际能独醒。非此何以担大任?

志于仁者,方能修德而达圣贤君子之境。“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惟仁者,能爱人无限,若存私心,虽有所爱,终必有人被摒弃于其界外。世人往往误以为无德之害轻于无能,然而,有德而无能仍旧是人,有能而无德则类于禽兽。

张岱《四书遇》引王阳明之言曰:“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故君子无入而不自得,正以其无入而非学也。若夫闻誉而喜,闻毁而戚,则将皇皇于外,惟日之不足矣,其何以为君子?”

【2】小人之所以终究是小人,非圣贤君子弃之而不教,而是其人自暴自弃。少小则依赖于其父母,长大则依赖于他人;无事则吃喝玩乐,遇事则或求之于他人,或颓废轻生,或铤而走险。不学则不能自救自觉,岂能救人、觉他?此等小人,非是可恨,而是可悲。

惟求诸己者,能不依赖于而自立;求诸人者,有所依赖或能立,失其依赖则不能立,终究不能自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尚且不能自立、自达,岂能使之立人、达人?夫子十有五岁而志与学,三十而立,其求诸人而厌学者,终生不能立。

求诸人者,非惟不能自立、立人,乃至如萍之在海浪之上,足以自危。更有甚者,平时求诸人而不自学自立自修,遇危难则求救求助于人,己无德能而愿他人有德能,己不能救人助人而愿他人救之助之,是何人斯?至若“违道干誉,无所不至”,尤不足论之矣。

【3】惟有求诸己者,方能有独知独断之能。独知独断,非骄横专制,而是于纷纭是非之中,能独知其是,独断其非;于忠奸混杂之中,能独知其忠,独断其奸;于忠言谗言难辨之际,能独知其忠言,独断其谗言。若非如此,为君则是昏君,为臣则是庸臣。

昏庸而自以为是者,身居君臣之位,自误误人、乃至祸国殃民、惑乱天下。无德而有能,独断而专行者,其危害尤甚。位高而权重,其谎言往往惑众于一时,其利诱往往欺骗众人于一时,其威胁往往威吓众人于一时;然而,此一时之众人何辜也?

然而,其独能者,非“求诸己”而后能知乎?非也。“求诸己”者,求诸于己之心性也。此心若不通达道心,则既不能通达人人之本心善性,尤不能通达天心,此谓之私心,而非己心,换言之,其私心已违背其本心,纵然其能独能人人所不能,亦非“求诸己”也。

{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矜者,非世俗所谓矜持,朱子曰:“庄以持己曰矜。”必端正庄重以持守其正心善性,方为君子之矜。此矜,不倚赖于外,不求之于外,不改易于外。明乎此,则“不争”之义可知矣。小人喻于利,而不能喻于义,故而往往以为欲有所得则必竞而争之。

君子之道,自然之道也;小人之道,人为之道也。其字虽同,而其义则霄壤。竞争者,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之道,争强好胜、弱肉强食之道也,所谓“商场如战场”、“兵者,诡道也”,“博弈论”,皆因此而生,乃至有“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者。

然则竞争者必能得其所欲乎?未必。“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受伤者非任何一方所能预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何异于“蚂蚁争穴、蜗角斗争”?且不说“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自有恶人治”,自古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之例亦非罕见。

君子之不争,无竞争之心而已,非无辜而先退避三舍也,非有意捨弃所当得者也,而是居仁由义,惟义所在而不取不弃,“尽人事以听天命”。修我文德以守之,修我文德以徕远人;辅以武备而御之,但不穷兵黩武以侵夺他人、他国。“仁者无敌。”

【2】群者,非“群居终日”之群,朱子曰:“和以处众曰群。”和者,中和之和也,有礼节之之和也,非无礼无义之“知和而和”。众人相聚,见闻言行必有不同,乃至截然相反者,君子亦然;然而,“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而不“党同伐异”。

“物以类聚”,物之情也;“人以群分”,人之义也。“道不同,不相为谋”,故而有分;“正邪不两立”,故而有分。君子之群,以其同心同德、志同道合,而非为利同意,非为互惠互利,尤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也。

唐朝文人有欧阳永叔(修)者,尝作《朋党论》,实则所论乃“友朋”。“群”大于“朋”,“朋”大于“友”,其所谓“君子之朋”近乎“友朋”,其所谓“小人之朋”则是“朋党”。其言可作为此章“群而不党”之参考。

曰:“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又曰:“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学不在多,而在思而躬行。若有垂询,敬请小窗留言直说,必答以供参考。谢绝闲聊与争辩,无礼不答。若贵群不想继续,敬请告知,宗来愿意退出。若有愿转贴、转播者,悉听尊便。】

上一条:《论语》讲座稿259《卫灵公》025(2020.08.25)

下一条:《论语》讲座稿257《卫灵公》023(2020.08.11)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0531-82769210  邮编:250022

Copyright 济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2019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