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舜耕书院 >> 书院风采 >> 正文

【云尘子专栏】中庸说解(第二十二章)

2013-05-28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   点击:  

第二十二章尽性章

原文: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1)。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2),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3);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4)。

注释:

(1)为(wei4):乃是。其:自己的。性:与生俱来的天生本性。(2)人:指所有人。(3)赞:帮助。化育:化生并养育。(4)与天地参:和天地一起发挥作用。

译文:

只有天下最为真诚的人,才是能够尽自己本性的人。能够尽自己的本性,就能尽众人的本性;能够尽众人的本性,就能够尽万物之本性;能够尽万物之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来化生并养育万物;可以帮助天地来化生并养育万物,就可以和天地一起发挥作用。

朱注: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实,天下莫能加也。尽其性者德无不实,故无人欲之私,而天命之在我者,察之由之,巨细精粗,无毫发之不尽也。人物之性,亦我之性,但以所赋形气不同而有异耳。能尽之者,谓知之无不明而处之无不当也。赞,犹助也。与天地参,谓与天地并立为三也。此自诚而明者之事也。)

说解:

不为任何外事外物所遮蔽或影响的心,才是本心,这样本心才符合本性。假如有一点遮蔽或影响,便不再是本心,便不符合本性。因此,修身必须以明白自己的本性为基础。任何人的本心都是符合本性的,能够完全彻底地明白了自己的本性,也就能推己及人而明白他人的本性,从而准确地判别他人的本性是否受到了遮蔽或影响,然后告诉他是怎样受遮蔽或影响的。

人的本性是无私的,万物的本性也是无私的。天无私地覆育着大地、人类以及万物,大地无私地承载着万物、人类以及上天,日月无私地给天地人间带来光明;花草树木,不是为了得到名利、地位而生存,鸟售虫鱼,不是为了享乐而侵害其他生物。因此,能够完全明白人的本性,也可以推知万物的本性,从而不侵害万物的本性,而使之自然而然的生存繁衍。

当我们明白了他人的本性、万物的本性之后,便可以知道,天地、万物、人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来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关系;便可以知道,宇宙之间的万物,都是在各自按照自己的本性而存在并生息或运行着,人不去侵害天地万物,天地万物也就可以不受任何影响地生生不息。其实,我们并非真正能够帮助万物,只要我们不侵害万物,万物便能自然而然地生生不息。

人生于天地之间,与万物并存共在,相互依存。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虎狼不吃其他动物的肉,会被饿死,但是,其他动物并不会因为虎狼的存在而被灭绝;兔子不吃草,会被饿死,但是,并不是说因为兔子吃草,草就会灭绝;虎狼死后,尸体又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或者变成草木的肥料。天地无私,万物因此而生生不息;人类能够无私,能够明白万物的本性而且不伤害万物的本性,难道不是与天地生化万物具有同样的功效吗?

能够明白自己的本性,推而至于他人的本性、万物的本性、天地的本性,那么,天地之心便得以立,生民之命便得以立,往圣之绝学便得以继,万世之太平便得以开,由此而达于心物合一、天人合一。所以,《道德经》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王若是不明本性,不尽本性,便不能明白他人之本心、万物之本心、天地之本心,便只能被个人私心、私情、私欲所遮蔽,又怎么能明白什么叫做道德、什么叫做仁义呢?又怎么能不争不夺、不伤害他人、万物的本性呢?

(责任编辑:薄其一)

上一条:【云尘子专栏】中庸说解(第十九章)

下一条:【云尘子专栏】中庸说解(第二十四章)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0531-82769210  邮编:250022

Copyright 济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2019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