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舜耕书院 >> 书院风采 >> 正文

【云尘子专栏】解释方向不变,华夏文化无法复兴!

2010-11-10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   点击:  

——读胡塞尔现象学志感

生活在西元1859年——1938年的胡塞尔先生所创立的现象学,竟然成为我们现在很多中国学者的理论根据,用来研究解释中国文化,从一个方面来说,表明我们很能接受西方文化,我们不再闭关锁国,具有了开阔的胸襟,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却又不能不令人怀疑,是不是胡塞尔的学说已是最好的理论?是不是比中国文化更高级呢?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总是要用西方的来解释中国的,却不想用中国的解释中国的、用中国的解释西方的?自从胡适先生开了其端,后来我们用唯物辩证法来解释,再后来我们又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来解释,近些年来,我们的学者的著作与学术论文中,到处充斥着的是黑格尔、马克斯·韦伯、胡塞尔、尼采、弗洛伊德等等,各种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外来词如“他者”、“还原”、“理念”、“主体性”、“绝对意识”、“我思我的思的对象”等等,显示着我们的学者水平的高超!我们宁可用海德格尔的“道”来解释《老子》,却不想从《老子》本身去解释;我们宁可用“唯物”与“唯心”来给中国圣贤学说贴标签,却不想从“六经”本身去把握“道德仁义”!如果这个方向不改变,那么,可以说,我们的华夏文化复兴根本无法实现,因为这样做只是在为西方文化做广告,这样做只是在割裂、曲解华夏文化!

诚然,“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文科学(精神科学)遭受了空前的危机。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迫使社会与人文科学重新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中的许多研究领域,都纷纷用自然科学的实证原则和归纳法来研究社会现象,从而不断混淆和抹煞了‘人文科学’的独特性,以实证的、自然的、物理的方式取代了哲学的、人文的、心理的方式。”(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第13页,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西方的现代科学之分类,是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这种划分本身就存在着与华夏文化的极大不同,也就是说,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的,而自然科学是研究“物”的,两者的划分,也就意味着“人”与“物”的截然分开,甚至是对立。然而,人与物究竟是何种关系?是对立关系吗?在华夏文化中,“天人合一”必然可以推导出“物我合一”、“民胞物与”。人与物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有什么资格把自己从物中完全区别出来、与物对立起来?难道我们不能从“天人合一”来研究宇宙、社会、人生吗?

“胡塞尔在《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中说:‘我们的生活目标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暂时性的,另一种是永久性的。一种目标是为了使我们自己及同代人生活完美,另一种目标则为了造福于子孙万代。科学是代表一种绝对的、无时间性的价值的称号’。”(同上,第14页)说得很好。在儒学之中,难道我们不是强调如何解决“永久性”与“暂时性”的问题吗?我们没有把两者对立起来,而是以“中庸”为原则,在重视“永久性”的前提下兼顾“暂时性”,这样,我们就能既“寿”又“乐”——《论语》:“智者乐,仁者寿。”我们完全可以从我们自己的文化来建构我们的学说,我们却总是把眼光向外看去,忘掉了认识自我,如此下去,最终可能会失去自我!

科学精神的要素之一就是分析,分析要求有“绝对精确”的概念界定,正因为如此,才总是力求把一切说得最清楚;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种种对立观念:唯名与唯实对立,唯物与唯心对立,人与物对立,自然哲学与理念哲学对立,经验主义与先验主义对立。由此种种对立而产生了种种分门别类的学科理论。当他们认识到这种学科的划分过细而造成了许多问题的时候,他们也无法停止脚步,他们的解决办法是发展出交*学科。但是,这种交叉学科的出现,并非为了综合,而是由此而产生了更多的所谓边缘学科。

学科的无限增加,是知识的爆炸,似乎体现出人类知识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我们难道没有看到吗?人类因此陷入了知识的海洋之中,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我们好象是在海洋中游泳,似乎很惬意,似乎很自豪。但是,当以我们有限的人生而观察到知识的海洋实在不见边际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得不在知识的海洋中挣扎,感到非常的劳累,这样下去,恐怕难免有溺死其中之忧!因为我们只知道“为学日益”,却不知道“为道日损”!

科学的无限增加,使学问日益专业化,日益远离了人生,更增加了掌握知识的困难。于是,我们不得不让我们的孩子们从幼小的年龄就开始学习科学知识,而且其难度越来越大。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许多知识不得不提前让学生掌握。如今,我们的初中生所学的是以前高中生的数理化课程,高中生学习的是以前大学的课程,据我所知,如今的初中生已经学习微积分,高中生已经要学习相对论了!沉重的负担,使孩子们比成人还辛苦劳累;众多而艰深的知识,使孩子们只有学习知识了,却没有多少精力去学习做人的道理,更不会把所学到的那一点可怜的做人的道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结果我们培养出了很多知识丰富的伪君子!

我不禁要呼吁:救救我们的孩子!救救我们的华夏文化!救救我们人类!

回归到我们的自我吧!西方科学导致了他们的学说总是不断地创新、创新再创新,不断地否定之否定!似乎西方文化只知前进,而永远不知道后退!就这样一直到悬崖!可是,到那时候,恐怕悬崖勒马已经来不及了!人类究竟是为了知识而存在,还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本性而活着?我们需要的是:吃饱、穿暖、心情愉快,而不是用大量的付出去换来奢侈的享乐!我们认识到了有汽车的好处,可是,我们忘记了为了买汽车的钱而付出的大量辛苦劳动!我们在成为汽车的主人的同时,也成了汽车的奴隶!什么文化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华夏文化!

再回过头来说说用中国的解释中国这个问题吧。当我们从小所学的都是西方文化的时候,我们的思想之根也就成了西方的,我们的思维方式是西方的,我们的思维内容是西方的。这样,当我们要看看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已经对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非常陌生了,我们不自觉地开始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自己的东西了,结果发现似乎祖先的东西都与西方不同,好象都不符合我们的需要了。我们用进化论来看待一切,不知道我们的太极理论了;我们用形式逻辑来思考问题,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怎么会创造出《周易》、《春秋》那么奇怪的东西了;我们用西方的文学观念来衡量我们的文学,我们发现我们两千多年来对《诗经》的注解几乎全都错了,发现先秦时代基本没有文学了;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来看待一切,我们发现我们祖先的思想不是唯心的,就是机械唯物主义的或者朴素唯物主义的,反正都不如辩证唯物主义!总而言之,我们的一切都不如西方的,于是,我们没有了自尊,而只有自卑!我们没有了自信,而只有崇洋媚外!如此情况,华夏文化怎么会有复兴?

在我们拥有自信、自尊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包容一切、借鉴其他所有的文化成果,所有的借鉴与包容,都是以不失去自我本性为前提。假如我们本身已经不存在了,还谈什么兼容并蓄?还谈什么富国强兵、国泰民安?还谈什么民族的伟大复兴?

华夏文化没有无数次的、无止境的文化革命、哲学创新,我们总是在强调继承与变通,因此,我们民族文化的遗传基因得以一直延续。因此,中国没有那么多的“哲学家”,只有思想者、实践者;因此,中国文化使我们古人较多地保持了人的本性,维持着大地的血脉不被破坏过多,没有向天地索取过多以满足我们人类的奢侈享乐!华夏文化复兴是人类之福,是万物之福,是天地之福。

(责任编辑:郑忠伟)

上一条:【云尘子专栏】尊经,用经与反经

下一条:【夏秀专栏】电脑是把双刃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0531-82769210  邮编:250022

Copyright 济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2019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