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舜耕书院 >> 书院风采 >> 正文

【云尘子专栏】《论语说解》之学而第一(六)

2010-04-28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   点击:  

原文:

⒈6子曰:“弟子,入则孝(1),出则弟(2)。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

注释:

(1)入:回到家中。则:就。孝:尊重长辈。(2)出:出门在外。弟(ti4):同“悌”,爱护、尊重同辈。(3)亲:亲近。仁:仁德的人。(4)以:用来。文:指经典文章。

译文:

孔子说:“做弟子的人,回到家中就要讲究孝敬长辈,出门在外就要讲究爱护同辈而谦让,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而且讲诚信。广泛地爱护众人,而且主动亲近仁德的人。先躬行实践,有闲暇的时候就用来学习经典文章。

朱注: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之弟,上声。则弟之弟,去声。谨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实也。汎,广也。众, 谓众人。亲,近也。仁,谓仁者。余力,犹言暇日。以,用也。文,谓诗书六艺之文。程子曰: “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洪氏曰:“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 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

说解:

弟子,本来是指处在求学阶段的人,其实,学习是终生的事,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需要学习的人。学习不是仅仅学知识技能,而是把道德礼义务贯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样才有德行。

首先,我们总是出入于家庭与社会之间,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谦逊礼让。不顾父母的感受,把自己的好恶和意见强加于父母,无论给父母多少钱财,无论为父母做了多少事,都不能说是孝敬父母。孝敬,先要有敬意。在别人面前,总有盛气凌人的心态,不把别人放在心上,虽然表现得程度不同,也都属于狂妄自大,而不能说是谦逊礼让。

其次,说话做事需要谨慎,需要真诚守信用,用爱心对待众人,并且还要知道去亲近仁德的人。言行谨慎,就不会使父母担忧,就不会有悔愧莫及的事情。言行出于真诚而且守信用,才能使人觉得可信、可靠,一旦使人觉得不可信、不可靠,人际关系难以和谐,做事也难以顺利。用爱心对待众人,是与用怨恨之心对待众人相对的。总是感觉别人不顺眼、不顺心,甚至有意与人做对,所得到的也只能是孤独寂寞、孤立无援,甚至是别人的怨恨。如果给自己的爱心划一个圈子,那无疑是自我限制,将会使自己狭隘。亲近仁德的人,是使自己继续提高修养的条件。仁德的人能使我们减少走向正道,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仁德的人不会给我们出歪主意,奸佞小人所出的主意往往也是歪主意。

再次,把已经学到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中之后,还要继续学习经典文章。不应放弃该做的事不去做而去学习经典文章,也不应该把学习经典与该做的事并列起来,因为学习经典的目的是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已经学到的道理还没有落实到行动中而贪图再学习更多的道理,学得再多也只是空谈。品德是每个人本来就具备的,我们只是通过言行使它显现出来而已,所以说,德行是人的根本。学习经典文章,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德行是我们本来就具备的,然后知道如何使它显现出来,使自己能够逐渐接近完善。只知道用力去做事,而不学经典文章,好比是只根据自己的见解作为标准而不知不觉地做出违背道义的事,好比是孤身奋战而忽视他人的意见和帮助。学习经典文章,然后能明圣贤之道乃至天地之道,能尽最大可能地弥补个人的不足、纠正个人的错误,进而弥补一个时代的不足、纠正一个时代的错误。

(责任编辑:瞿佳珺)

上一条:【云尘子专栏】《论语说解》之学而第一(二)

下一条:【云尘子专栏】《论语说解》之学而第一(一)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0531-82769210  邮编:250022

Copyright 济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2019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