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舜耕书院 >> 书院风采 >> 正文

【云尘子专栏】《论语说解》之学而第一(七)

2010-04-28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   点击:  

原文:

⒈7子夏曰(1):“贤贤易色(2);事父母(3),能竭其力(4);事君,能致其身(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6),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弟子。(2)贤贤:重视贤德。前一个是动词,指重视、尊重,把……作为贤德的标准;后一个是名词,指贤德。易:轻,不看重。色:美貌。(3)事:侍奉,为某人做事。(4)其:自己的。(5)致:使自己尽力做到某事,全心全意地投入。身:自己。(6)虽:即使。

译文:

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对贤德的人心存敬重学习之心,不要过分看重表面的美貌。为父母做事,要能够用出自己的全部心力。为君王做事,要能够尽到自己的职责。跟朋友交往,要说出话来讲究信用。这样的话,即使说这个人没有学习,我也一定要说他学到了根本的东西。”

朱注: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致,犹委也。委致其身,谓不有其身也。四者皆人伦之大者,而行之必尽其诚,学求如是而已。故子夏言有能如是之人,苟非生质之美,必其务学之至。虽或以为未尝为学,我必谓之已学也。游氏曰:“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也。能是四者,则于人伦厚矣。学之为道,何以加此。子夏以文学名,而其言如此,则古人之所谓学者可知矣。故学而一篇,大抵皆在于务本。”吴氏曰:“子夏之言,其意善矣。然辞气之间,抑扬太过,其流之弊,将或至于废学。必若上章夫子之言,然后为无弊也。”)

说解:

“贤贤易色”是说夫妇之伦理,“事父母,能竭其力”是说父子之伦理,“事君能致其身”是说君臣之伦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是说朋友之伦理。我们的学习,就是要使自己的言行能够完全符合这四方面的伦理,所以,只要能够符合,“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夫妇之间,应该是“以德相配”,而不应该是“以才相配”、“以貌相配”,更不应该是“以财相配”。在夫妻之间,相貌的美丑并非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道德修养。夫妻都能各尽其责、各守本分、相互关心、相互理解,才能相敬如宾,才能家庭和谐。对于女子来说,美貌是不可能长久的,我们不能说因为失去了美貌就离婚吧?对于男子来说,才华也是不一定能靠得住的,我们不能因为丈夫患了健忘症就不管了吧?《诗经·周南·关雎》是“乐得淑女以配君子”,淑女和君子都是从“德”上去说的。有道德修养的丈夫或妻子,才能是可信、可靠的夫妻,才能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夫妻。

父母与子女之间,子女对父母的孝道表现在哪里?能尽心尽力去为父母做事就是了。竭尽全力,不是超越自己的能力,更不是不尽全力。为什么这里只将子女对父母的孝,而不讲父母对子女的慈?因为父母是子女所无法选择的,因为父母在他们的父母面前也是子女,因为子女对父母的孝不是在与父母做交易。不论父母慈不慈,我们做子女的都应该尽孝。即使父母不慈,尽孝也是我们礼所应当的事,这就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道理。假如我们做子女的,因为父母不慈就不尽孝,那么,就使自己成了“不孝”之人,使自己成了违背道德礼义的人了,还谈什么君子之道呢?

君臣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说是“事君”?因为我们在君主、领导手下做事,也就有了君臣关系;如果不在君主、领导手下做事了,也就不具备君臣关系了。君臣关系与父子关系不同,君臣之间是可合可分的,君无礼义则臣可以离去,臣无礼义则君可撤换,但父子之间是无论如何无法改换的。为什么说“能致其身”?只要我们在那个“臣”的地位上,就应该担负起应当担当的责任和义务,就应该有与这个地位相符合的道德修养,不仅臣子应当如此,君主也是如此,这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这就是“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全心全力尽自己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这是敬业,否则便是渎职。

朋友之间,重视的是能相互信任。我们无法要求朋友必须信任我们,我们只能使自己让朋友觉得可信、可靠。所以,我们自己说话做事时出于真诚,说出话来能负责任,能守信用,是使朋友信任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自己的言行如果不符合朋友之间的伦理,是我们自己的道德修养不够。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朋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和同门同事的人,因此,如果不是志同道合,也不是同门同事,那就不属于朋友伦理范围内的了。没有相互间的信任,即使有同样之志,同行一条道,共做一件事,也难以相辅相成、和谐共处。信任,从我们自己先使人感到可信开始。

学问就是要成就德行,两者本来就是一件事的两方面,不能把两者看成两件事。任何人都生活在众人之中,或许不一定有意地求学问,但是,听他人之言、看他人做事,便是在不知不觉地学着。同时,品德是任何人本来就具备的,只要不被名利得失生死所蒙蔽,品德也就能自然显现出来。当有人把“学问”和“德行”分成两件事的时候,言行都符合夫妇、父子、君臣、朋友伦理的人说自己没有学问,那也只是谦逊地说自己没有有意地、专门的去搞“学问”,我们并不能说他没有“学问”。那些对道德修养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却言行不符的人,即使自称有“学问”,却不能说有“道德修养”。道德修养要通过言行体现出来,而不是供人讲说辩论的东西。

(责任编辑:瞿佳珺)

上一条:【云尘子专栏】《论语说解》之学而第一(二)

下一条:【云尘子专栏】《论语说解》之学而第一(一)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0531-82769210  邮编:250022

Copyright 济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2019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