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专区
悦影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影音专区 >> 悦影 >> 正文

《社交网络》之信息碎片化时代

2014-03-10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   点击:  

大卫芬奇指导的《社交网络》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影片,讲述了时下最热门的网站Face 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可是今天不想就影片本身说些什么,想谈一点关于影片之外的思考与体悟。

最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可谓是飞速发展。网络似乎成为了时下社会的血脉,蔓延盘踞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细数身边与你联系最密切的一切,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所剩无几的大概只有上网了。现在社会人们可以一周不看电视,一月不读报纸,一年不读书籍。却不能一天没有网络。网络给予了我们更多方便,而方便似乎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疏懒。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为了一条新闻去报亭购买一份报纸,为了一片文章去书店搜罗一本书籍。当我们热衷于某条信息的时候,人们只要下意识的轻轻敲击打开网络,海量般信息便扑面而来,你无法回避。没错,信息潮来了。

尽些年产生这样的感觉,地震多了,雾霾多了,意外事故也多了。过去几年所接触的信息,似乎比过去十几年所接受的要多。最主要的是我们越来越感觉活着的日子变短了。一日似乎折半,24小时的时间似乎只剩下12个小时,时间流逝的恐慌感与日俱增。即便是百无聊赖的发呆,也似乎再也找不到往日消耗时日的漫长。以前度日我们需要以日子计算,而现在却要精细到分钟。难道是地球的运行轨迹发生了变化?原因其实是碎片化的信息占据了我们平时大量的闲暇时间。

相对于旧的,原始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我觉得现代人的信息获许方式更加被动。读书看报应当是一个相对主动的过程,因为你有目标,目的性更强。来自书本的知识整体性更强。书籍本是一个人思想精华的结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的集合。好的书籍无论篇幅长短厚薄与否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现在我们接触信息多是碎化的,零散的。就拿微博来说,所有的信息压缩在140个字内,信息包含的更深更广的脉络是无法向受众展现的。要保持信息的及时性,就要求了它数量的增长。面对庞大的数量,我们往往产生的反应是还考虑明白上件事,下件事又突然产生。而且往往当我们刷微博,刷状态的时候,常常是漫无目的,这就又导致我们思考问题无法专注。我们对于信息的利用效率就会十分低效,被动接受还没有处理的信息。这就好像食物的强制摄入,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吃什么,所以遇见能够吃的东西,你还没决定从哪里开始吃,你就乱吃一通,这怎么能够积极消化。

分散的点多了,这意味着注意力需要更加分散。经济学家西蒙早就对现代人注意力缺乏做出了诊断:信息消耗的是接受者的注意力。信息的聚敛导致了注意力的匮乏。有限的精力去接触更多更分散的信息,其结果可想而知,你根本应付不了。

网络本来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学习机会,而现在却成了许多人的负担。如何从信息碎片化中解脱?这大概是当下人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陈克文)

上一条:怀念那样的青春

下一条:血色海豚湾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0531-82769210  邮编:250022

Copyright 济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2019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