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纪的民间,音乐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不管是为庆祝狩猎成果丰厚的狩猎曲,还是流行于民众间的轮唱曲,显然,这些形成卡农技法的萌芽已经开始流传并逐渐加以润色,终于在十五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
卡农这种音乐体裁的用法是非常广泛的,继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喜用之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因此,卡农作为一种音乐谱曲技法被众多的著名音乐家所采用,而后便创作出数不胜数的优秀音乐作品并广为流传。
卡农中最为现代人所知的是约翰?巴哈贝尔的《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也就是《D大调卡农》。这首曲子的流传之广自然是不言而喻。无论是最初的小提琴曲还是后来钢琴演奏的版本,每次聆听到《卡农》,它的浪漫风总能将人带进另外一个世界里畅游。流畅悦耳是这首曲子最大的特点,连续的音符波动欢畅而不激进,很容易触及到人的听觉神经,跟随音乐的律动融进曲子的旋律之中。
播放器里放着《卡农》,想象着自己走进了一个隐藏在原始森林里的欧洲古堡,路途中树木葱茏,耀眼的绿色足以让人的心灵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明净,林间各色的鸟儿叽叽喳喳,仿佛杂乱无章,然而又错落有致,偶尔窜出一只松鼠落在肩膀上,为欢畅的心情增添一丝享受。进入古堡,所有的人都是在一种近乎平静而又极富艺术气息的氛围里生活,墙壁上的油画栩栩如生,伴着里屋传出来的古典钢琴曲,小女孩翩翩起舞,陶醉其中……《卡农》的曲调已经在脑海里形成一幅自由清新的画面,挥之不去。
卡农的出现和发展对作曲这一领域来说无疑是幸运的,如此灵巧的技法创作出了众多优美动听的曲子。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等。多少运用卡农技法创作出的曲子为音乐的发展作出贡献。
如果要找一个词语来形容卡农的音乐体裁,我想便是“灵巧”了,它巧妙地整合一支支乐曲,从而表现出音乐所能带来的无穷魅力。或婉约,或寂静,会让人找到一种似曾相识的归属感,就像家乡一样。总之,卡农是浪漫的,它的浪漫融进音乐里,融进艺术里,融进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