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无涯,空间无界,常常觉得人之于无限的时空似乎是太过渺小,匆匆来,匆匆去,而人的价值就在这匆匆之中。
北京,又称京华,自金迁都燕京始,多次成为全国都城,纵横发展历史约千百余年。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30年之于京华这样一座古城,大概只是一瞬,但就是这一瞬却是由京华千百年的历史孕育而来,也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之后约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那么在那30年人们的生存状态怎样,社会风情如何,且慢慢走近《京华烟云》,走进这人生大梦。
从直观的感情上说,《京华烟云》给我一种娓娓道来,不急不缓的感觉,相比于《风声鹤唳》浓重的烽火味,《京华烟云》显然是清新雅致的,书中的姚老先生甚至有些想带着仙风道骨的出尘名士,通透达观如同天神下凡一般。而从整体上说,《京华烟云》则带有明显的《红楼梦》的影子,只是少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情色彩。
与《红楼梦》相似书中人物众多,神态各异,尤以女性角色刻画的出彩。男性角色两相对照也各具特色。
姚木兰婉转迁移中的灵动智慧,姚莫愁近于长者的理性光辉,冯红玉动人凄婉的一生,孔立夫刚直正义带着浓厚的知识分子的迂腐色彩……恍然间已为我们描画出了一幅民国京华的人物风情图。
但当有一日,人们突然发现曾经熟悉的生活已经无法维持,天地开始变色,而自己的民族也不复当初的模样。这些鲜活的人物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洪流的推动之下,在个人所受教育、心理品质的影响之下,在人生的道路上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选择。
代表着绝大多数民众心理的孙曼娘终于在双重枷锁的压迫下发出“这战非打不可”的呼声,而像姚木兰这样的大家闺秀也在迁徙之路上最终走向了人民大众。在这梦的尽头,或许有人碧落黄泉,有人迷失了自己,但更多的确实在民族的苦难前觉醒,实现了新的人生意义。
一部《京华烟云》历史纵横跨度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日本侵华战争其间攘括了众多历史事件,影响了几个家族的兴衰,几代人的恩怨,真可谓瞬息万变,千古京华至此已是要有大的变动,大梦方醒回过神来,无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只留下心中一分汹涌、二分惆怅、三分感动、四分释然。
(责任编辑:林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