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舜耕书院 >> 经典导读 >> 正文

《论语》讲座稿245《卫灵公》011(2020.05.12)

2020-09-09   作者:   来源:   点击:  

《论语》讲座稿245《卫灵公》011(2020.05.12)

【学友好!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今日有QQ群微信群共计375个。各群皆由本人撰文贴发,因群数众多,故一次贴发完毕。虽名为“讲座”,实宗来自学所撰;无意于传播,所至之群,必是应邀而来。若有垂询,随时可给我留言待答,不聊天,不辩论。以往文稿均在QQ空间日志,可任凭浏览转帖。周二论语,周日诗经。】

{15.10子贡问为(音围)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子贡之问,“问为仁”也,非“问仁”也。二者有何不同?“问仁”可以问及仁之本末、仁之道路法则,“问为仁”则是问及仁之路、仁之法、仁之则。是故,“问仁”可兼涵“问为仁”,“问为仁”未能兼涵“问仁”。

子贡所问之“为仁”,仁之路、仁之法、仁之则也,乃至仁之术。所谓仁之路,于事事何以行仁也;所谓仁之法,以何种法门行仁也;所谓仁之则,辨明仁与不仁而免于不仁也;所谓仁之术,如何以仁而成其功也。由此而言,“为仁”皆属“仁之本末”之“末”。

孟子曰:“由仁义行,而非行仁义也。”若既知“仁道”且具备“仁德”然后“行仁”,可谓“由仁而行”,是由本及末;若不知“仁道”且不具备“仁德”,则所谓“为仁”,只是“行仁”而已,是离本而逐末。若弃本逐末,则是假仁以为谋利之器具矣。

子贡固然是“志于仁”且是确欲“成仁”,是故,其“问为仁”,乃是问如何将“仁德”践行于为人处世之中,非离本逐末,尤非弃本逐末。有子所言“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夫子教颜子所言“克己复礼为仁”,皆是“为仁”而二者有不同。

“孝悌”以“为仁”,是“仁之路”在于“孝悌”;“克己复礼”以“为仁”,是“仁之道”在于“克己复礼”。“仁”者,“德”也;“为仁”者,“行”也。由“德”而成“行”,则“功德”在其中;惟以“行”而成“功”,则虽有“功”而未必有“德”。

【2】夫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做事,赖其器具,器具不精,所做难成,成亦无名;若无器具,无法做事。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语曰:“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然而,夫子何以用工匠与器具之事作譬也?

此需据下文“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以求其解。“居是邦”者,“为仁”必有其境地,否则,所谓“为仁”亦是空言而已。“是邦”者,“此邦”也,欲“为仁”者所居之“邦”也,居于齐则是齐,居于鲁则是鲁,无需另择他地也。

“事”者,“人”作用于“物”之谓也,无“人”则无“事”,无“物”亦无“事”。“为仁”者,“事”也;“为仁”之境地在其所居之处,其所居之处,家国天下也,捨其家国天下则无以“为仁”;“为仁”之人,兼“身心”之“工”也;“器”谓其“身”也。

“工欲善其事”,谓“为仁”者欲成其仁、达于其行、得其成效也。“必先利其器”者,“以修身为本”也。“工匠”之“器”,固然可指器器具,然而,若其身无才能,虽有利器而不知如何用之,亦必不能“善其事”;“为仁”者亦如此。

“为仁”者欲“善”其“为仁之事”,则必以其身;若其身之德不足,则其身犹如钝器而非利器,则虽欲“善其事”而不能。“工匠”重在身有其“能”,君子重在身有其“德”。孟子曰:“五谷者,种植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知而已矣。”

以“五常”而析言之,“仁”如春之苗,“礼”如夏之花,“义”如秋之实,“智”如冬之藏,“信”则如所藏果实中之可作良种者。由此而言,“仁”之“熟”者,如五谷之之熟者,非惟可作粮食,亦必可作良种,惟有如此,方可谓之“身修”而“德备”。

【3】《论语集注》引程子之言曰:“子贡问为仁,非问仁也,故孔子告之以为仁之资而已。”所谓“为仁之资”,亦即“德”也。“德”由“心”而言,其“心”之所“自得”者也。主导其“身”者,“心”也;“意诚”而“心正”,然后其“身”如“利器”。

何以“修心成德”而践行之?夫子曰:“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修德为仁”之事,非择一僻静无人之处闭门造车,亦非远离人事而纸上谈兵,而是在家国天下之中“学而时习之”、“习而躬行之”,而“师友”为关键。

“事其大夫之贤者”,“见贤思齐焉”之谓也,然而,非惟“思齐”而已,必视之如“师”以“事”之,然后能“齐”之。“大夫之贤者”,既已知道、遵道、有德,且已躬行矣,由此而学道、修德、行事,“为仁”之事在其中矣。

“友其士之仁者”,而“无友不如己者”之义在其中矣。“士”者,或“志于仁”而未仕,或虽出仕而位卑,然而,必为“同志”而方可“友”之,以此为友,方能“以友辅仁”。“喻与利者”无“友”,惟有“朋党”而已。

“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既有学仁、学道以成德之义焉,亦有同心同德以相辅为仁之义焉。独力为善,只是独善其身而已,虽其光如日,亦不能遍照宇宙;与人为善,则如星辰遍布,各居其所而放其光辉,则虽宇宙亦无时无处不照矣。

【学不在多,而在思而躬行。若有垂询,敬请小窗留言直说,必答以供参考。谢绝闲聊与争辩,无礼不答。若贵群不想继续,敬请告知,宗来愿意退出。若有愿转贴、转播者,悉听尊便。】

上一条:《论语》讲座稿246《卫灵公》012(2020.05.26)

下一条:《论语》讲座稿244《卫灵公》010(2020.04.28)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0531-82769210  邮编:250022

Copyright 济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2019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