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

《诗经》第312讲:《小雅·车攻》(五)(2019.03.24)
发布日期:2020-08-05   点击:

《诗经》三一二讲:《小雅·车攻(五)(2019.03.24

【说明】宗来自学,此文自成,群主邀请,故发群中。今学诗经,回归正统;依据毛传,参照五经。不事创新,但求中正;不抑不扬,不作赏评。诗以言志,习必躬行;学而习之,修齐治平。扣扣微信,二九七群;时久字多,需静需恒。周二论语,周日诗经。

五、第三章讲解:(续)

原文:“之子于苗,选徒嚣嚣(音消)。建旐(音照)设旄(音毛),搏兽于敖(音熬)。”《毛传》曰:“之子,有司也。夏猎曰苗。嚣嚣,声也。维数车徒者,为有声也。敖,地名。”补注:建旐,建树龟蛇之旗于田车之上。设旄,设置牦牛尾于旐之上端。搏兽,搏杀禽兽。

【2】“选徒嚣嚣”之“选徒”,谓事先选定驾车、参猎之徒众;“嚣嚣”,谓于田猎伊始之前,查点其数以确定是否皆已到位之声。“嚣”字之象,有上下四口,又有“页”字;页者,一人头颈之象也,由此而言,则“嚣”为一人所发之声及于四方,即喧嚣之义。

若从上下四口之象而言,是上有人开口称其名,其人在下开口以应之,且人人如此。此所谓“选徒嚣嚣”,并非众声鼎沸而喧哗,而是选择徒众,徒众往来井然有序;有司奉命查点人数,众人闻呼而应之,犹如沙场战前点兵之象。

“建旐设旄”,谓建树龟蛇之旗于田车之上,且设置牦牛尾之旗帜。龟蛇之旗,建树于帅车之上,以龟蛇而避免灾难与危害;设旄,或于旐旗旗竿之上饰以牦牛尾,或饰于牦牛尾于其它旗帜之上作为仪仗,亦可以作为卿大夫之旗。建旐者为主,设旄者从之。

“搏兽于敖”,何谓也?《毛传》解“敖”为地名,其地在今河南省荥(音形)阳附近;搏兽,即搏击禽兽。此是以史实作解,因而确指“敖”为某地之名。然而,《诗经》所用之地名、人名、物名,均可谓之“象”,亦即皆有“言外之意”。

《说文解字》曰:“敖,出游也。从出,从放。”“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放,逐也。从攴(音扑),方声。”由“出”“放”二象以解“搏兽于敖”,则田猎之时,田猎者之出手,非以杀之为目的,搏击追逐亦必有方,不可肆意搏杀、黩武斗狠也。

《周南》以《麟之趾》为终篇,《召南》以《驺虞》为终篇,皆有“仁民爱物”之义;《车攻》此言“搏兽于敖”,亦有此义焉。小雅与大雅,皆“王者”之诗;“王者”所务,在于“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岂能有己而无人、有人而无天地、有人而无万物?

六、第四章讲解:

原文:“驾彼四牡,四牡奕奕(音益)。赤芾(音扶)金舄(音细),会同有绎(音益)。”《毛传》注:“‘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言诸侯来会也。诸侯‘赤芾金舄’,舄,达屦(音据)也。时见(音现)曰会,殷见曰同。绎,陈也。”

【1】“车攻”,犹言“国治”而“天下平”也。“王者”有敬天保民、仁民爱物之德,然后可以“一贯三”而谓之“王”。“一贯三”者,“王者”之德可以贯通天、人、地也。遵道敬天,可以贯天;保民仁民,可以贯人;爱及万物,可以贯地。

“平天下”,亦即“明明德于天下”。“王者”之所以谓之“王”,在于其“明明德”,而不在于“富国强兵”,更不在于“称霸于人间”、“拥有寰宇”。言“王”而及于“天下”,谓“王者”之心不仅及乎“所辖之境内”,亦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

是故,嬴政之于秦也,吞并六国而成一“大秦国”而已,其“功”则大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但不可谓之“得天下”,亦不可谓之“王”;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谓之“三皇”,帝尧、帝舜谓之“二帝”,是故,嬴政与“皇帝”尤其不可同日而语。

“平天下”者,必先“治国”,《大学》末章但言“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而非言“天下”,“国治而后天下平”也。“四牡”之车,诸侯所乘之车也,是故,“驾彼四牡”者,言“王者”之下各国诸侯也。“王者”之德明于四方,四方诸侯辅翼“王者”。

四方诸侯“驾彼四牡”,其“四牡”皆“奕奕”。《说文解字》曰:“奕,大也。从亣(音大,古之大字),亦声。”“亦”者,“腋”之本字;引伸之,上能奖掖其下,下能辅翼其上,则可以由此而“大”;“大”者,功大、德大也。

“奕奕”之义有三:一谓众多且布散于四方,于此则可谓众多诸侯本布散于京城四方;一谓美盛之貌,于此则可谓四牡之既美且盛,以喻诸侯贤德而辅翼王者,亦喻诸侯盛装以示诚敬;一谓精神焕发之貌,于此则可谓四牡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喻诸侯之坦然、安然。

【2】诸侯“驾彼四牡”,所为何事?会同于“王者”所在之地也。“赤芾金舄”,谓诸侯身着(音浊)“赤芾”之衣,足履“金舄”之鞋。此是诸侯即将拜见王者,而尚未拜见王者时之服饰。诸侯之礼服为赤芾,拜见王者时则当用朱芾,故可知是即将见王而未见。

“金舄”者,黄朱色之鞋,加金为饰也。《毛传》何以谓之“达屦”?据《周礼·天官·屦人》注:“舄有三等,赤舄为上,冕服之舄,下有白舄、黑舄。”此所谓“金舄”,亦即“赤舄”而加金饰者,是三等之中最上等,面见王者当用之屦也。

从“赤芾”与“朱芾”可知,是诸侯即将见王而尚未见,正行于途中也;从“金舄”为““达屦”可知,是诸侯已至而易装以前往拜见王者也。王者之“治国平天下”必以礼,礼服是礼仪之一,是礼义之体现;诸侯如此,则可谓知礼而行也。

诸侯之来王者所在之地,所为何事?“会同”也。“时见曰会”,谓诸侯不定期而拜见王者于京城。“殷见曰同”,谓四方一众诸侯皆奉命来京城而拜见王者,殷者,众也。若王者十二岁未巡狩四方,则四方诸侯奉命而定期前来,朝拜礼毕而王者合诸侯而命以政事。

“会”与“同”有别,诗中兼言之,则非言一次之事,而是言常礼应当如此。“有绎”之“绎”,《说文解字》谓之“抽丝”,引申为“有条有序而不紊”之义。诗中谓诸侯或“会”或“同”,皆须以同心同德为本,以爵位之尊卑为序,如此则君臣和合、政事通达。

今日所学内容,已贴发完毕。若有垂询,敬请小窗留言直说,必答以供参考。谢绝闲聊与争辩,无礼不答。若贵群不想继续,敬请告知,宗来愿意退出。若有愿转贴、转播者,悉听尊便。】

上一条:《诗经》第313讲:《小雅·车攻》(六)(2019.04.14)

下一条:《诗经》第311讲:《小雅·车攻》(四)(201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