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第三〇九讲:《小雅·车攻》(二)(2019.03.03)
【说明】宗来自学,此文自成,群主邀请,故发群中。今学诗经,回归正统;依据毛传,参照五经。不事创新,但求中正;不抑不扬,不作赏评。诗以言志,习必躬行;学而习之,修齐治平。扣扣微信,二九八群;时久字多,需静需恒。周二论语,周日诗经。
建议先阅读诗序与诗文至少三遍:
诗序:《车攻》,宣王复古也。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音壤)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於东都(音督),因田猎而选车徒焉。
第一章: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音旁),驾言徂(音促二声)东。
第二章:田车既好(音郝),四牡孔阜(音富)。东有甫(音辅)草,驾言行狩(音受)。
第三章:之子于苗,选徒嚣嚣(音消)。建旐(音照)设旄(音毛),搏兽于敖(音熬)。
第四章:驾彼四牡,四牡奕奕(音益)。赤芾(音扶)金舄(音细),会同有绎(音益)。
第五章:决拾(音时)既佽(音次),弓矢既调(音条)。射夫(音肤)既同,助我举柴(音自)。
第六章:四黄既驾,两骖(音餐)不猗(音以)。不失其驰,舍(音捨)矢如破。
第七章:萧萧马鸣,悠悠旆旌(音配经)。徒御不惊,大庖(音袍)不盈。
第八章:之子于征,有闻(音问)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三、第一章讲解:
原文:“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音旁,古读音为龙),驾言徂(音促二声)东。”《毛诗诂训传(毛传)》注:“攻,坚。同,齐也。宗庙齐毫,尚纯也。戎事齐力,尚强也。田猎齐足,尚疾也。庞庞,充实也。东,洛邑也。”
【1】“我车”,我军之戎车也。“既攻”,既已精心修身完毕,因而车体坚固也。“我车既攻”,固然可谓我军之戎车既已修缮坚固,然而,亦以此喻王者边境既已安定,外寇不得入侵,庶民因此可以如乘坐坚固之车,从而可以在其故土安居乐业矣。
以车喻王土,则如诗序所言“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也。《六月》之诗,言“外攘夷狄”也;《采芑》之诗,言“复文武之境土”也。外患既除,内忧既解,然后,境土如庶民可以安坐之车,王者可以恢复文武之“王道”也。
恢复文武之“王道”,何以谓之“复古”?一者,既有偏失而纠其偏、补其失,谓之“复”也。再者,文武之道,承续夏禹、商汤之道,非文武独创也;夏商周之“王道”,亦非“创新”,与尧舜之道一脉相承也。道无古今之分,政事有古今之别。
【2】“我马既同”,如诗序所言,是“内修政事”也。诗序何以先言“内修政事”,而后言“外攘夷狄”?内政既修,则夷狄难侵;诗何以先言“我车既攻”,而后言“内修政事”?政事既已有偏失,而后必修复之,此之谓“复古”也。
“我马既同”,何谓也?以其象而直解,“我马”,谓我军之戎马也。“既同”,谓既已会聚而齐整也。以其象而推其义,是以马喻贤臣,则贤臣既得其位;以同喻众臣各有其德,且各得其位矣。贤能各得其位,王土方能既坚固且安宁。
然而,《毛传》解之有三。一曰“宗庙齐毫,尚纯也”;二曰“戎事齐力,尚强也”;三曰“田猎齐足,尚疾也”。盖从政事作解也。政事有三,即“宗庙”、“戎事”、“田猎”。为政者,必遵道据德,依仁游艺。贤者遵道据德,依仁而行政行事,德明艺精而事成。
【3】“宗庙齐毫,尚纯也”,何谓也?言及宗庙,是祭祀祖先与宗庙也。平定天下,固然依赖贤能得位,然而,王者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亦不敢“无视祖先之恩德及祖先之护祐”。王者奉天之命,承祖先遗志而行,故事先祭天、祭祖先。
“齐毫”者,“齐”从“我马既同”之“同”而来;马之毛色齐一,则谓之“色纯”。“尚”者,崇尚也。以象解之,马之“毫毛”是马之“衣”,其色齐一,以象推求其义,则祭祀者之礼服,必同于礼制,不敢随意改制,谓祭祀必诚敬也。“尚纯”,心无私无欲也。
“戎事齐力,尚强也”,何谓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宗庙之事,祭祀也,是大事之主;此所谓“戎事”,大事之辅也;其下之“田猎”,大事之佐也。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祭祀者,送死之事也。
“我马既同”之马,此谓参与戎事者;“既同”,此谓“齐力”之义。“齐力”之本,在于“齐心”;于“戎事”而言,则可谓军纪严明,步调一致,且齐心协力。“戎事”谓保家卫国、安民平乱之事也;君臣之于政事,必志同道合且同心协力,方可谓之“强”。
“田猎齐足,尚疾也”,何谓也?此所谓“田猎”,非娱乐之行,非竞争之事,或以“田猎”而练兵尚武,或以“田猎”所得而作为祭品。王者不可待有戎事而后练兵尚武,而须有备无患、居安思危。“尚疾”者,不敢懈怠,一旦用之,则“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4】“四牡庞庞”,何以言“四牡”?四牡谓四匹雄马驾其车也。王者之车,以六牡驾之;诸侯之车,以四牡驾之。是故,乘坐四牡之车者,非王者,而是各路诸侯。“庞庞”,按古音及韵律,当读其音为“龙龙”;若按今音,则读其音为“旁旁”,亦非不可。
“庞庞”何以解为“充实”?“四牡”肥壮而气力充足,可谓“四牡充实”。进而言之,天有“六龙”以御日,天下有“四牡”以辅王。就此而言,“四牡”亦以喻四方之诸侯。“庞”字“从广,龙声”;“从广”,通四方也;“龙声”,诸侯如龙如马如牛也。
何以谓之如龙?诸侯皆有“龙德”,如乾卦之爻辞言“潜龙勿用”、“见龙在田”、“乾乾夕惕”、“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谓乾卦诸爻象君臣,而皆有“龙德”,亦谓君臣同心同德也。若王者与诸侯不能同心同德,岂能“复古”?
何以谓之如马?在天为龙,在地为马;王者与诸侯相比较而言,王者受命于天,且须敬天遵道,因此而可以谓之“龙”;诸侯受命于王者,为王者之辅佐,因此可以谓之“马”。如“龙”以言诸侯之德“充实”,如“马”以言诸侯之行“刚健”。
何以谓之如牛?《周易·说卦传》曰:“乾为君,坤为臣”;“乾为马,坤为牛”。由施政于人间者而言,王者当如《易经·乾卦》之“九五”,方谓之“既中且正”,方可谓如乾卦之“天行健”;为臣者,则当如《坤卦》之“顺”,顺道而辅其君也。
何以言及如牛?“牡”字“从牛,土声”。“四牡”之车,乃是诸侯所乘;诸侯者,为臣者也;“四牡庞庞”之“四牡”为“四匹雄马”,谓诸侯之德行如“龙马”;“牡”字“从牛”,谓诸侯如“地无私载”之大地,如行笃载重之黄牛;“土声”谓既诚且信也。
【5】“驾言徂东”,何谓也?驾者,驾驭车马也。驾驭车马者,听命于乘车之诸侯;诸侯之“徂东”,听命于王者。“君为臣纲”,王者位纲,诸侯如目,王者自正则“纲举”,诸侯皆正而听命于王者则“目张”;“纲举目张”,则士农工商有所措,政事有条不紊。
“言”者,“我”也。此“我”是谁?兼顾驾驭车马者、四方之诸侯、天下之王者。驾驭“四牡”者,主管行路之事主;四方诸侯,是“四牡”之主人;诸侯之所以能乘坐“四牡”之车,是王者以礼而赐之也;是故,皆可以言“驾我之车马”。
“徂”,《尔雅·释诂》解为“往”,取其义相近也,但虽相近而必有所不同。由二字之表音之象,可知其不同之所在。“徂”者,“本应如此而前往某地”也;“往”者,“自主自定而前往某地”也。诸侯此次之“前往此地”,乃是“本应如此”而非“自主自定”。
何以谓之“本应如此”?由“东”字可知。就实而言,可以解“东”为西周之东都洛邑,今之所谓洛阳,盖当时之王者在东都洛邑“会同诸侯”,而停诸侯述职,是故,诸侯之前往东都,非“自主自定”,而是“礼所当然”也。
然而,《诗经》虽以四言为主,但非必是四言,间或有用五言者,《车攻》何以不言“驾言徂东都”?是故,从“东”之象而推究其义,日出于东方,春季对应于东方,生气始发于东方,五常之仁亦对应于东方,因而“徂东”必有“复古”、“归仁”、“生生”之义焉。
【今晚发布完毕。若有垂询,敬请小窗留言直说,必答以供参考。谢绝闲聊与争辩,无礼不答。若贵群不想继续,敬请告知,宗来愿意退出。若有愿转贴、转播者,悉听尊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