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舜耕书院 >> 书院风采 >> 正文

【云尘子专栏】中庸说解(第十八章)

2013-05-07   作者:本站原创   来源:   点击:  

第十八章无忧章

原文: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1)!以王季为父(2),以武王为子(3)。父作之(4),子述之(5)。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6),壹戎衣而有天下(7),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8),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9),子孙保之(10)。武王末受命(11),周公成文武之德(12),追王大王﹑王季﹑文王(13),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14)。斯礼也(15),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16)。父为大夫(17),子为士,丧以大夫(18),祭以士(19)。父为士,子为大夫,丧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20),达乎大夫;三年之丧(21),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22)。”

注释:

(1)其惟:大概只有。(2)以:因为。王季:周文王的父亲。为(wei2):作为。(3)武王:指周武王。(4)作:始创。(5)述:继承并完成。(6)缵(zhuan3):承续。大(tai4)王:指周文王的祖父、王季的父亲,名为古公亶父(dan3 fu3)。绪:事业。(7)壹(yi1)戎(rong2)衣:一旦穿上征战服装。有天下:指建立周朝基业。(8)尊为天子:得到人们的尊奉而成为天子。(9)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其祖先的地方。飨(xiang3):用礼品来祭祀以供鬼神享用。(10)保:拥戴、安守。(11)末受命:晚年才得到天命而成为天子。(12)周公:指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弟弟。(13)追王(wang4):追封……为王。(14)上祀:提升级别而祭祀。先公:指从古公亶父的父亲组绀以上直到始祖后稷的历代祖先。以天子之礼:用天子的礼仪形式。(15)斯礼:这种礼仪制度。(16)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通用于诸侯、大夫、士、庶人等各个级别。(17)为(wei2):担任,作为。(18)丧(sang1)以大夫:用大夫之礼举办丧事。(19)祭以士:用士之礼举行祭祀。(20)期(ji1)之丧(sang1):守丧期限为一年的情况下的丧服制度。(21)三年之丧:守丧期限为三年的情况下的丧服制度。(22)一:都一样。

译文:

孔子说:“没有留下什么忧虑的人,大概只有周文王吧!因为(文王)有王季作为父亲,有武王作为儿子。父亲作为创始人,儿子加以继承并最终完成。周武王承续了太王、王季、文王创始的事业,穿上军装便一举拥有了天下,自身并不因为征战而失去显达之名,得到人们的尊奉而成为天子,拥有四海之内的财富,在宗庙之中得到祭祀,子孙拥戴。周武王晚年才接受天命而成为天子,由周公成就了文王和武王的道德礼仪理想,追封太王、王季、文王为王,提升了祭祀祖父以上的历代先祖的级别,用天子的礼仪形式进行祭祀了。这种礼制形式,通用于诸侯、大夫、士、庶人等各个级别。父亲生前的职位是大夫,儿子的职位是士,父亲去世后的丧礼就按照大夫的级别举办,祭祀的时候用士这个级别的礼仪形式。父亲生前的职位是士,儿子的职位是大夫,父亲去世后的丧礼就按照士的级别,祭祀的时候按照大夫的级别。守丧一年的丧期穿什么样的丧服,通行到大夫这个级别;守丧三年的丧期穿什么样的丧服,通行到天子;为父亲和母亲守丧时的所穿的丧服,不分贵贱级别,完全一样。”

朱注: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此言文王之事。书言“王季其勤王家”,盖其所作,亦积功累仁之事也。)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大,音泰,下同。此言武王之事。缵,继也。大王,王季之父也。书云:“大王肇基王迹。”诗云“至于大王,实始翦商。”绪,业也。戎衣,甲胄之属。壹戎衣,武成文,言一着戎衣以伐纣也。)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追王之王,去声。此言周公之事。末,犹老也。追王,盖推文武之意,以及乎王迹之所起也。先公,组绀以上至后稷也。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又推大王、王季之意,以及于无穷也。制为礼法,以及天下,使葬用死者之爵,祭用生者之禄。丧服自期以下,诸侯绝;大夫降;而父母之丧,上下同之,推己以及人也。)

说解:

一个人能够继承并完成前人的事业,又能使后代子孙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也就不会愧对父母祖先,也不会愧对子孙后代,这样的一生还会有什么遗憾呢?还会有什么忧虑呢?文王的父祖就重视仁义,文王继承父祖的志向,修身践履,他的以身作则直接影响着他的子孙,因此,武王、周公也能继承父祖的志向,修身践履,终究成为圣王。也许我们没有像文王的父祖那样道德出众的父母祖先,但是,这又何妨从自己做起呢?每一代人都可以是起点,一个人一生中的每一点都可以作为起点。我们自己的修养和成就,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祖先生命的延续,而且还会延续给子孙后代,所以,我们自己的修养和作为不能不谨慎。

一个人所能成就的事业,往往是中小事业,几代人共同实现的事业才会成为宏业。灭纣兴周,固然是由武王直接完成,但是,如果没有太王、王季、文王在前为之奠基,得到了民心和众多诸侯的拥戴,武王即使一举灭纣,周的天下也难以持续七百年之久。武王的征战,虽然是真正,只因以仁义为前提,所以没有人因此而说他穷兵黩武、少杀斗勇,反而被尊奉为天子。假如我们的前代人已经为我们奠定了基础,那么,我们继承前人的事业而使之发扬光大,这是孝道的体现;假如我们的前人并没有为我们奠定基础,我们难道不能为后代奠定基础吗?

周武王因为晚年才尊奉天道而灭纣,仅仅过了几年就离开了人间,虽然独夫纣王已经被灭,天下却并未因此而获得太平,文治武功的责任由周公担当了起来,平定叛乱,制订礼乐,仍然是在完成祖先的遗愿。周公不是为了自己的得到天下的权力于财富,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是要光宗耀祖、国泰民安。这样,不仅使天下百姓过上了安宁的生活,而且使祖先的在天之灵也获得了荣耀。这种荣耀的获得,是建立在国泰民安基础上的,假如国家不能安泰,百姓不能安宁,即使周公追封太王、王季、文王为王,也难以长久;国家的安泰,又是建立在百姓安宁基础之上的,假如百姓生活不得安宁,国家不可能安泰;百姓生活安宁,必须有礼制,而礼制之中又以祭祀为重,所以,《论语》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所以,《礼记》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周公制订祭祀之礼,是继承祖先遗志,同时又能使天下百姓安宁。

不管我们的身份地位如何,其修养和作为都影响着前人和后人,所以,能否对得起前人,要靠我们自己;能否对得起后人,也要靠我们自己。因为这种追封、丧礼、祭礼的礼制通用于诸侯、大夫、士、庶人等各个级别。为什么父亲生前的职位是大夫,儿子的职位是士,父亲去世后的丧礼就按照大夫的级别举办,祭祀的时候用士这个级别的礼仪形式呢?因为在给父亲举行丧礼的时候,所重视的是父亲生前的身份和地位,这是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即使要强行提高,也已经是虚伪的;然而,父亲去世之后,儿子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就与父亲无关了,毕竟儿子的身份和地位直接影响着对父亲的祭祀级别呢,所以,做儿子的怎能不修养自己、自强不息呢?

礼制之中,当然有可变的,有不可变的。祭祀父母的级别因儿子的分身和地位而确定,这是可变的,变得更高还是更低,则由儿子的所作所为决定,所以,做儿子的不能不奋勉;守丧的时限和服制却是不变的,比如给旁系亲属守丧,是一年的时限,丧服也根据亲疏而确定;又比如,父母之丧的丧期及丧服,不论身份和地位,完全一样。守丧的时限与服制之中又有可变和不可变之分,旁系亲属的丧事,大夫以下的人都一致,公卿、诸侯及天子则可以降低一些;因为任何人的父母都一样,所以,在为父母守丧的时候,即使天子也要与众人完全一样,不区分高低贵贱。按照礼制服丧,也是孝道的体现。

(责任编辑:薄其一)

上一条:【云尘子专栏】中庸说解(第十六章)

下一条:【云尘子专栏】中庸说解(第十五章)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0531-82769210  邮编:250022

Copyright 济南大学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2019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