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承认,对现在的自己,我有些不满。
我现在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天早上匆匆起床,只有抱怨,没有热情。按既定路线到固定地点跑一个不大不小的椭圆,然后再去吃一份不变的早餐。上课忙着跟周公见面时,已没有了一丝的内疚与不安,睡得是一脸的幸福与坦然。一旦空闲下来,时间又被手机“强占”,手机铃声响起,“命令”纷纷而至,开会、活动、聚餐……
总而言之,自己没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每天忙忙碌碌,不悲不喜、不惊不怒。生活按部就班,日子十分平淡。
所以现在的我基本上可以被定性为“一个对设置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十分怀念王小波的那《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小波用他一贯的喜剧精神和幽默天才为我们讲述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荒谬故事。这只猪由于他的特立独行为世人所不容,在人类的围剿下,身陷绝境,最后凭借他的敏捷矫健从容脱逃,后来成为了一只长满獠牙的野猪。
依旧是随心所欲的叙说,天马行空的想象。
依旧是讥诮反讽,寓庄于谐,意义深刻。
文章依托的背景是《黄金时代》里那个白云纵横、水秀山青的云南边陲,也就是小波的“山上岁月”。这段时间对小波的一生影响深远。十六七岁,正是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认知形成的阶段。没有父母的引导,没有社会的磨砺练达,是那片“单纯”的土地,是大自然的纯净塑造了小波追求幸福热爱生活的性格。我们应该感谢那片土地,是它造就了我们自由的王小波——一个绝无仅有的天才。
反观生在和平年代不知是幸运还是悲哀的我们,没有在枪林弹雨战火纷飞中创造历史,也没有经历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从一生下来就被被冠以“幸福的一代”。父母的疼爱,社会的呵护让我们不知苦为何物,而难又在哪里。对于苦难,我们既不爱听,也不爱信,更不了解。又因为我们“90后”的一些“出格’的行为,“怪异”的言论自然而然的被那些“愤老们”说成“自私”、“垮掉”的一代。对于这些我想我们应该保持沉默与淡定,因为这不怪他们,如果追求自由张扬个性可以称为自私,热爱享受生活可以成为垮掉的话。
跑远了,让我们再回到正题,“特立独行”在那个时代的另一种解释就是自由。“自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小波曾这样说。而现如今,自由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而言已成为一种奢望,不可及也不可望。
文中说“猪的生活因为人类的安排而变得痛苦不堪,但他们还是接受了”这并不难理解。毕竟,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存在挨刀风险的,其实人类亦然。现在的我们不也每天被告诫“如果不能改变就学着去适应”,如何适应?难道就是一味服从,心甘情愿的去被束缚?这不得不让我想起我们的“奥斯维辛生涯”——高三。那时的我们都怀着一个“金榜题名”的功利性目标,奋笔疾书,拼搏不止,否则就被淘汰。奋斗是必然的,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进步。可是我们把考试作为生活的主题,每天身陷题海到头来都成了考试专家做题机器。那时的“心如止水”“宠辱不惊”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一种讽刺。生活一旦被体制化,剩下的只有麻木。现在进入大学后,大会小会,没完没了,那么多的公共场所前,我们始终安分守己,不敢公开表扬,也不敢公开批评,不敢爱,也不敢恨。这就是所谓的生存法则,这究竟是我们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
想想《肖申克的救赎》中那个可怜的老瑞德。
想想契诃夫《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一颗自由的心灵,将来的我们将如何应对这瞬息万变的世界。
可自由究竟是什么?归根结底,自由就是个性的张扬,就是可以不受约束的去追求去创造幸福的生活。就连文中的那只猪也知道“吃饱以后,去屋顶晒晒太阳,去娱乐消遣。”更何况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
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惧怕自由,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自由会带来混论,然而历史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古希腊禁欲主义和宗教观盛行的中世纪,“在那些狡猾的人布的最可耻的罗网中”人们如同行尸走肉般生活,直到“文艺复兴”的大旗树立,人们的感情和智慧才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们获得自由,人性得以张扬,现代文明才真正开始。中国的封建“理学”也讲究“存天理,灭人性”毒害百姓,杀人于无形。等到“新文化”的激流冲荡,这种现象才得以改观。可是我们必须承认,虽然现在的我们获得了人身自由,但在一些认识和行为上还被过去的观念所羁绊,并且习以为常,还没想过改变。毫不避讳地说,直到现在仍有那么一些人以“卫道士”自居,深受其害却浑然不知还自鸣得意地认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实的一塌糊涂。他们把一些拥有新观念的人视为异类,予以坚决打击。他们反对一切与传统道德相背离的行为。孰不知,他们所固守的,视之弥足珍贵的只不过是一个发了臭的“酱缸”而已。这不禁又让我想起王小波与李银河因为研究中国的同性恋群体而大受斥责与非议的事件,这是那个时代的遗憾,希望这样的事情以后不再出现。
小到一个人的价值实现,大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无不与他所受的观念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而一个强大的民族是绝对不会缺乏追求自由、人性的人,因为他们深知自由的价值所在,他们知道人性背后的力量。
当今世界,发展的车轮将原有的一切秩序冲击地支离破碎,而信息化将人来引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文明高度。今天的世界与昨天历史相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个人都不能脱离这个被信息磁化的世界。那么,处于时代大变革的风口浪尖,我们又将以何取胜立于不败?
是靠那些无可匹敌的理论知识,“高分低能”的人才?
是靠那些泛滥的中国制造,廉价的“劳动蚂蚁”?
是靠那些高呼创新口号却顽固得像石头一样的“领导”?
不!都不是!
我们真正需要的恰恰是那些“特立独行”的人。
那些能够冷静对待历史又能开放包容地面对未来的人。
那些保持谦虚谨慎态度但关键时刻又敢于叫板权威的人。
那些追求自由享受生活又具有人文关怀的人。
那些敢于站在时代浪尖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
那些像小波一样的人。
天妒英才,小波四十五岁时在呐喊中走完了自己匆匆而自由的一生。上帝不会给他翅膀,但对他来说,这并不重要。因为他已享受到作为一个自由人的快乐,因为他知道,自由多美好。还有,为了这个民族,为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他已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逝者往矣,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将由奋斗在当下的我们发扬光大,我们有幸继承先人走过的脚步,像他们一样去追求自由,张扬人性,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让我们用自由的光环,人性的光辉,点燃民族精神火炬,世代不息。
(责任编辑: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