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飘》这本800多页的书,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不愧是经典,让人深深陶醉,甚至沉迷于其中,与主人公共悲喜。里面的各个角色,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人物所拥有的对话和描述揭示了一些永恒的真理,不愧是不朽的名作。这部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人物思嘉、瑞德、艾希礼、媚兰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现念、政治态度,以至于衣着打扮等等,在小说里都叙述得十分详尽。可以说小说成功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美国南方这个地区的社会生活。
《飘》这本书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唯一作品,是她历经10年,呕心沥血之作。小说1936年问世以来,一直畅销不衰,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现已公认是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思嘉的个性以及她的爱情故事。她的爱情不是充满诗意和浪漫情调的那一种,而是现实的和功利的。为了达到目的,她甚至不惜使用为人所不齿的狡诈伎俩。那么她的爱情故事为什么还那么引人入胜呢?原因很简单,这就是真实。是小说所设置的情景下完全可能发生的真实情况。真实的东西可能并不崇高,但更接近人们的生活,更能让人接受。
刚开始我是讨厌思嘉的,认为她是一个自私,放荡,功利的女孩。当她知道自己所爱的人要订婚时,勾引多个男人和她跳舞,聊天,痛恨媚兰,并且使自己与一个她不爱的人结婚,利用了查尔斯来报复艾希礼。结果当战争爆发,查尔斯牺牲,而思嘉已有孩子,并且服丧,不能在公然场合露面,这使得自己后悔不已。后悔自己年纪轻轻就有了孩子,还得守寡。她希望自己还可以与多个情人交往,还可以展示自己的身材,但又不得不装出一副悲痛的样子。查尔斯一直是一个悲剧的身份,自始至终没有得到思嘉的爱,而思嘉并不觉得自己过分,她一切只为了艾希礼。可她的一厢情愿却并没有得到回报,艾希礼始终没有接受她的爱。
渐渐的,残酷的战争使思嘉一点点成熟,一点点坚强,一点点长大。经历过残酷的战争,思嘉变了,她不再自私的只想自己了,她也心甘情愿的加入其中护理当中,虽然她不愿闻那些恶臭味,要与成群的苍蝇打交道,要看到那么多人受折磨,但她还是决定照顾他们。为了艾希礼,她遵守了承诺,并没有抛下即将分娩的媚兰。虽然她一切做的只是为了遵守艾希礼的承诺,只是口口声声爱着艾希礼,实际上她的思想已渐渐的变化了。在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中,思嘉对于媚兰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恨了,战争使她们想姐妹一样相互扶持。
当战争打到亚特兰大时,思嘉决定回家,可半路上瑞德抛下了她们,也加入了战争。思嘉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自己孤身一人驾车回到了家,当她回到久别的家中,家已不再是以前那个富裕,豪华的家了。父亲疯了,母亲死了,两个妹妹得病,奴隶都跑了,还有媚兰和她的孩子需要照顾,这一切都落在了年轻思嘉的肩上,现实逼得她改变了。她再也不是那个自私,虚荣,任性的大小姐了,她已经变成了一个能干,坚强,功利,冷漠无情的妇人了。当她在家看见一个北方佬时,思嘉毫不犹豫的用枪杀了他,要知道,这是一个连小动物都不敢杀的人,现在却杀了一个人,战争真的把人逼到了绝路,这也成为了思嘉性格转变的转折点。
最终战争以失败告终,看到残破的家乡,看到那么多死去的年轻人,再想想以前的繁华,思嘉下定决心要重建家乡,她的倔强,不服输的性格使她更加坚定.到后来,思嘉千方百计的勾引她妹妹的未婚夫-----弗兰克,虽然他又老又丑,但他有木材厂。这时我却不认为这是放荡了,因为一个女人在经历了战争,饥饿,贫困,然后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家庭时,她是疲倦的,毕竟她是个女人,她需要一个男人,即使她不爱,只要能帮她分担一点,只要能顶起这个大家庭,即使用了卑鄙的手段,这也是可以原谅的。
与弗兰克结婚后,她的精明便体现出来了,她是真正的女主人,是一个精明的女主人,这个丈夫成了“摆设”。之后弗兰肯参加三K党,为了给思嘉报仇,不幸身亡。弗兰克是思嘉造成的又一个悲剧。之后思嘉又屈身于瑞德,与他结婚,但她只是为了他的钱,她连自己的感情倾向都不清楚。直到最后,在失去了邦妮,媚兰之后,她才认识到自己爱的是谁。可惜已经太晚了,瑞德已经崩溃了······。
思嘉是一个坚强,势力,任性但又善良的人,她为了一个大家庭的生活,为了不再忍受侮辱,为了不再挨饿,为了守住自己的农场,她使用了一切可以用的卑鄙手段,虽然可耻,但也是能够原谅的,毕竟,她曾是一个小姐,她也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但她所做的这一切,却没有使她真正幸福,她的自以为是的牺牲却没能得到她想要的幸福,反而被人冷落,孤立。她与不爱的人结了婚,而她爱的人却一直不接受她。另一个爱她,陪在她身边的人,她没有珍惜,反而一次次伤害他,最终她的爱情以痛苦,后悔而告终。
正是以上对于思嘉性格的叙述,使一个任性,虚荣,自私,善良,坚强,冷漠,功利,女人跃然纸上,这一典型人物的众多性格特点,才使她成为不朽的艺术形象,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再说说艾希礼和媚兰。他们是相似的,具备南方人的一切美德,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修养。媚兰是最让人喜欢的人物,她弱小,善良,坚强,有勇气,以她的完美恰恰衬托出了思嘉的性格。两者的映衬使文章那么的和谐,浑然天成。媚兰基本上是完美的,她善良,仁慈又不乏勇气,思嘉摘棉花时,她想帮忙,思嘉杀人时她也帮忙,除了瑞德,她是思嘉的另一个支持者。直到最后她快死去时,思嘉,艾希礼,瑞德,才意识到媚兰一直是他们三个人所依赖的坚强的后盾。媚兰具有一切美好的品质,完美得不真实,而思嘉是有血有肉的,是真实的,有缺点也有优点。
艾希礼是真实的,他是个活在过去的人,时世变迁,他不想面对,他从一个绅士变成了一个农夫,一个只会埋头干活的人,一点头脑也没有,他害怕面对现实,他是缺乏勇气的。这一点正好和思嘉的敢爱敢恨,倔强的性格形成了对比。他害怕现实,只愿活在他自己的世界中,与梦想与影子为伍,而思嘉却现实,功利,敢于承担,敢于面对。艾希礼不爱思嘉,却又不说不爱她。思嘉走投无路找他时他只给了她庄园的红土,后来知道思嘉牺牲了自己,他说他该去抢劫,这一点,他确实不如拖着军刀想帮思嘉对付逃兵的媚兰。艾希礼的命运表面看起来很好,但他却一直想着他的梦想,不切实际,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影子中。
再说说瑞德,在米切尔的笔下,如果说思嘉是一直野鹰,那么瑞德就是一只猛虎。他是南北战争爆发后致富的投机商,是南部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他外貌奇特,性情怪癖,身材高大,他的神情之中,有一种冷漠的轻蔑,怀疑的幽默,言辞锋利,目光敏锐,他不相信道德,信奉野心家的金钱哲学。种种描述,都与艾希礼行成鲜明的对比。他的性格和思嘉是如此相似,他对思嘉说“我非常喜欢你——因为你那种伸缩性很大的良心,因为你那是很少着意掩饰的自私自利,还有你身上精明实用主义本性。”从这可以看出,两人后来的结合也就不足为奇。这个角色仿佛神出鬼没,刚开始作者寥寥几笔带过,可他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思嘉有困难的时候,瑞德总是站在思嘉的旁边,他一直是爱思嘉的,但美丽的思嘉却总是一次次利用他,错过他,一次次误认为自己的爱在艾希礼身上,到最后,当瑞德最宠爱的女儿死了后,瑞德对思嘉的爱也到了极点。而思嘉明白了艾希礼只是她的梦时,瑞德的心早已崩溃·····瑞德也是一个悲剧身份,自己苦苦追求思嘉,明明知道思嘉不爱他,却始终宠爱她,结果到最后却被思嘉伤透了心,虽然思嘉最后意识到自己爱在哪里,但瑞德还是以默默离开而收场~~~~·
《飘》里的人物都极具理想色彩,如果没有媚兰的淑女风范,怎能体现出思嘉的桀骜不逊。没有艾希礼的懦弱,怎能体现出瑞德的风范呢?这正是坐着的高明之处,把各个人物都写活了···
真正的经典文学名著基本都是以悲剧结尾,让人留下无限的遐思和回味。《飘》的文学价值在于它为我们再现的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典型环境。它真实的反映了那特定时期美国南方各州广阔的社会生活。通过思嘉的人生经历,把内战期间美国南方各州奴隶制社会走向奔溃的过程写出来。从一个侧面也了解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全幅图景。一部伟大的佳作正是揭示人类永恒规律的,让我们深深反思生活,人性的意义。
(责任编辑:林子力)